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大连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2021-06-29 16:55 中国发展网 施文郁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讯 见习记者施文郁报道

6月29日,中共大连市委“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大连市人社局副局长王宏介绍大连市近年来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积极成果。

据王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民生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围绕“两先区”建设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人社、民政、教育、卫生、文旅、体育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一是形成涵盖稳定岗位、扶持创业、技能培训、兜底保障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就业政策体系。做出15项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承诺,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性有效增强。十八大以来,城镇实现就业14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特别是2020年,为39.9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13.6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6.7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资金5.87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助力复工复产为7.56万户企业阶段性减免三项社会保险费97.90亿元;为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9.93亿元,稳定岗位97.9万个。大连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100%,创历史记录。2020年,我市就业工作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一,新增就业完成率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我市就业社保公共服务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九。

二是覆盖城乡、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省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68.8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51.6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6.5万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连续1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月均养老金达到298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达到每月223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均位居辽宁省第一。

三是重拳打击恶意欠薪,依法“治欠护薪”取得显著成效。创新提出“五个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建立“双报告”“双推送”等14项长效机制,历史上首次实现当期存量欠薪案件和经法院审理的历史积案全部化解,保持月动态清零,有力保障了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我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2019年度考核被省评为A级,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教材片在全国推广。

第二、坚持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群众关切,实现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基本民生保障标准显著提升。连续13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孤儿养育标准,十八大以来,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75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540元,年均分别提高5.74%和10.05%;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1500元,年均提高5.74%,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统一提高到975元,年均分别提高8.05%和17.97%;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2250元和1500元,年均分别提高10.1%和6.8%。

二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8.1%。社区工作人员达到1.44万人,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397人。积极推行社区“全岗通”工作模式。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5379个、慈善组织11个,累计开展社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132个。发展社会志愿者53.2万人,市慈善总会新发展注册义工5.8万人。

三是基本社会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全市发展各类养老机构35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3家,养老床位达5.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3张。在全国率先以人大立法形式颁布实施了《大连市殡葬管理条例》。全部免除无丧葬补贴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婚姻登记跨区通办列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并于今年3月22日正式实施。    

第三、教育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教育服务能力和市民教育满意度稳步提升 

一是教育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持续扩增公办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已达到84%。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实施系列教育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示范性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55.54%,我市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基础教育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九位。

二是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度不断提升。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大连职业教育基地两个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高等院校与城市融合发展,全力支持在连高校“双一流”建设,整合优化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2年的56%提高到2020年的65.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5.4年。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大连)老年开放大学和大连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我市“大连班”支教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第四、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卫生健康事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已达81.33岁,婴儿死亡率为2.4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22‰,孕产妇死亡率为7.16/10万。

一是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和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两大中心”组建完成,我市被评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地方”,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家认可。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快速提升,37名医务工作者当选为辽宁名医、辽宁青年名医,新增5个省级、11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5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三是精准应对新冠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序开展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救治、隔离管控等应急举措,实现了“7个率先、6个首次”,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出色完成驰援湖北武汉、首都国际航班分流、省集中救治中心大连中心建设等重大任务,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大连贡献”,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大连实践”和“大连经验”。

第五、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政策举措,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艺术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国有文艺院团创排优秀剧目60余部,荣获国际级奖项4个、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33个。各专业剧场举办演出3000余场。

二是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率先建成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数字化文化馆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村(社区)文化设施覆盖率到达85%,“送戏下乡”“文化有约”等文化惠民项目惠及城乡数百万群众。

三是遗产保护利用成果显著。旅顺口区军民融合项目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7处;7项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平稳有序。“村村通”“广播电视地面无线数字化覆盖”等重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全市无线地面数字电视有效覆盖率达90%以上。

五是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全市现有各类文化企业同比“十二五”时期增长40%;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全国重点文化出口企业4家。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4.6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283亿元。

六是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市成为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和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推出18大系列300多个旅游产品和百余项文旅节庆活动。“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5511.9亿元,年均增长13.21%。

第六、赋能城市发展、深化体育惠民

一是打造品牌赛事活动集群。大连马拉松赛被国际田联和中国田径协会授予“双金赛事”,大连国际徒步大会被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徒步大会”。每年区县级以上赛事活动超过500项。

二是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把全民健身工程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工程,打造具有大连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三是推动竞技体育巩固提升。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强化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体系,扎实推进体教融合,人才储备不断夯实。涌现出刘治宇、侯雅雯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屡创佳绩。

四是加快足球振兴发展。推进中国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城市建设。成功获得世俱杯、亚洲杯承办权,接连承办赛会制的中超、中甲联赛,彰显“足球城”底蕴。发布实施《大连市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大纲》,创新足球人才培养之路。

五是强力发展体育产业。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0亿元,体育服务业比重超过50%。大连成为首批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