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借水之力,享水之利

2021-06-24 10:0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据媒体报道,群众对生态补水极为关注,对补水效果非常满意,多条长年干涸的河道重现岸青、河畅、水碧面貌,不仅为候鸟和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栖息地,也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大大提高了周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白洋淀生态补水成效显著,十方院水位持续保持在6.5米以上,今年1~4月份,淀区8个断面平均水质达到III类标准,河湖生态功能逐步恢复,供水水质明显改善。图为生态补水后的白洋淀风光。  海委凌峰/摄

白洋淀生态补水成效显著,十方院水位持续保持在6.5米以上,今年1~4月份,淀区8个断面平均水质达到III类标准,河湖生态功能逐步恢复,供水水质明显改善。图为生态补水后的白洋淀风光。 海委凌峰/摄

中国经济导报 梁似愚 记者成静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指导,为海河流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海河流域防洪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极度紧张情势得到缓解,部分河湖生态得到改善,流域水利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效愈发显著。

防汛抗旱确保安澜

据海委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徐和龙介绍,近年来,海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管理,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重点做好防汛预案方案修编、汛期强降雨防范、联合调度能力建设以及信息化、风险图、山洪灾害防治、蓄滞洪区洪评许可审批等业务工作,全力保障了流域防洪与供水安全,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

据介绍,每年,海委充分发挥海河防总职能,积极组织成员单位召开年度海河防总工作会议,总结防汛抗旱经验,部署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同时,不断强化京津冀防汛一体化,搭建海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共享平台。

根据国家防总、水利部和海委党组安排部署,海委有关部门还采用“常规检查”和“监管检查”结合方式,在流域和海委系统两个层面组织开展防汛检查、调研以及督查暗访等工作。自2017年以来,海委始终将雄安新区防洪安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每年汛前组织河北省水利厅等单位按要求完成年度《雄安新区起步区安全度汛方案》的编制、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并报水利部批复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流域汛期雨水情汛情总体平稳,但2016年等部分年份也发生了较严重的洪涝灾害。海委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成功防范了包括‘利奇马’在内的多场台风和强降雨可能带来的灾害,确保了流域防洪安全。”徐和龙说。

除了防汛,海委还积极做好流域抗旱工作。针对流域河北、山西等省份局部地区发生春旱和夏春连旱,多次派出检查组赴地方进行抗旱督导指导,跟踪了解供需水形势并拟发旱情信息,开展重点河系、重点湿地应急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及完善。同时,积极实施直属工程水量应急调度,掌握潘大岳水库、漳河上游直属工程供蓄水和各地旱情情况,适时组织做好应急调水。

加强管理成效卓显

今年6月10日,投资总额达10.75亿元的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正式开工,海河闸除险加固工程也将于今年7月中旬开工建设。这两项工程都属于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水网中防洪减灾的骨干工程。

在水利工程方面,海委始终坚持高标准建、强有力管,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良性运行。

海委建设与运行管理处处长侯昊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委直属水利工程建设共9项,总投资23.4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实施的两工程项目近16亿元。卫运河治理、祝官屯枢纽节制闸除险加固等5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除险加固工程于2020年11月底全部完工,竣工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正有序推进。

据介绍,海委直管工程包括大型水库3座、各类水闸55座、河道堤防1553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委不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相继出台了《海委直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海委直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质量标准》等十余项制度和标准,通过积极有效的维修养护实施和全过程监督,提升了维修养护工作质量与水平,实现了维修养护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常态化的工程维护也显著改善了工程面貌,保持了工程原有功能。同时,着力推进流域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进一步健全科学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了流域管理效能。

强化监管,人水和谐

在河湖管理方面,海委联合流域内京、津、冀、晋、豫、鲁、蒙七省(区)市省级河湖长办印发了《海河流域河长制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工作联络畅通、问题协商到位、信息互通共享、区域联动发展”四位一体的跨区域协作平台,以河湖督查为抓手,推动河湖长制六大任务落实落地,每年对流域片内25个设区市183个规模以上河湖实现全覆盖暗访督查,围绕华北地下水超采区河道清理整治、京津冀“六河五湖”遥感发现问题等重点任务开展督查,共复核、督办各类河湖存量问题2200余个,持续增强地方河长守水有责、守水尽责意识,河湖面貌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海委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点项目以及供水、供电等民生项目,实现‘一小时受理、全过程跟办’,平均压缩行政审批时限近20个工作日,以水域岸线集约高效利用助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海委河湖管理处处长周凤才说。

生态优先,美景再现

生态流量是维系江河湖泊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水利部秉持“尊重现实、量水而行,突出重点、科学施策,人水和谐、统筹兼顾”的工作思路,从2018年开始启动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根据海河流域现有水资源情势和生态流量保障对象,海委陆续开展了白洋淀、七里海(西海)、永定河、滦河的生态水量(水位)保障工作。根据水利部部署,2021年海委将提出南运河、潮白河2个跨省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流域内各省市将印发16个河湖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届时,海河流域将共有37个河湖确定生态目标。“明确了保障目标的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情况将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海委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处处长徐向广说,“到2025年,将全面完成流域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工作,‘六河五湖’生态水量得到基本保障,流域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

据海委水资源管理处处长阎战友介绍,为全面推进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生态水量调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2020年,通过生态水量调度,永定河北京段25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水头进入天津市武清区,实现了通水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阶段目标,全年通水河长达737公里,大大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引起社会良好反响。

“通过近年来永定河生态水量调度,永定河水生态状况持续好转,永定河山峡段以上550余公里河道基本实现了从无水断流到基本不断流的转变,平原有水河段不断向下游延伸。重要断面水质持续好转,册田水库、官厅水库等水库水质明显好转并趋于稳定,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明显,官厅水库以下湿地水面面积显著增加,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黑鹳、震旦鸦雀等多种珍稀鸟类停留觅食,河道景观明显改观。”阎战友说。

另外,今年6月7日,水利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启动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补水将持续到7月上旬,补水水源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水、当地水库、白洋淀下泄水量,预计补水水量约2.2亿立方米。

“此次行动将实现滹沱河和大清河(白洋淀)补水线路全线贯通,形成水流贯通河长467公里,新增水面面积3.2平方公里,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回升,水生态系统得到改善,为进一步推进华北河湖生态修复提供经验。”徐向广说。

据媒体报道,群众对生态补水极为关注,对补水效果非常满意,多条长年干涸的河道重现岸青、河畅、水碧面貌,不仅为候鸟和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栖息地,也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大大提高了周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海委数据显示,自2018年9月试点补水以来,截至今年5月底,22个河湖已实施生态补水共计97.64亿立方米。特别是2019年以来,向白洋淀累计补水10.73亿立方米(以入淀量计)。白洋淀生态补水成效显著,十方院水位持续保持在6.5米以上,今年1~4月份,白洋淀水质均达到III类,河湖生态功能逐步恢复,供水水质明显改善,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优质水源。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