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浙江丽水:三个故事讲述“红色基因”“绿色底色”

2021-06-23 14:07 中国发展网 沈贞海

摘要:近年来,创作推出的松阳高腔红色革命题材剧目《箬寮风雷》《红色浙西南》,都生动再现了当年那段风云激荡、鱼水情深的壮烈故事。如今,安岱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缮保护和恢复开放了红军主会场、红军桥、挺进师机关和浙西南特委旧址等20多处红色景点,建起红军商店、红军影院、休闲书吧,20多位村民当上“红色讲解员”,走出了一条革命文化引领、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发布会现场。记者沈贞海/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朱云、姚远、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 “红色是这里的基因,绿色是这里的底色。”6月22日,浙江省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在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旧址召开,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任淑女,遂昌县委书记张壮雄介绍了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丽水是浙江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丰沃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1927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播撒下第一颗革命火种,开启了浙西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征程。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辈先烈在这里留下光辉战斗足迹,缔造形成的“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伟大浙西南革命精神,不断激励和引领着处州儿女奋勇前行、阔步前进。

发布会上,发布人通过三个红色故事讲述了丽水的“红色基因”、“绿色底色”:

一个红色古镇,遂昌王村口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时的师部驻地。粟裕大将在回忆录里曾描述“我们师部和领导中心放在王村口”,他对这块曾经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念念不忘,1984年遵照他生前的遗愿,粟裕大将的部分骨灰被敬撒在王村口的月光山,和众多为革命献身的红军将士朝夕相伴,与这片红色的土地永远融为一体。

熊熊的革命烈火,给王村口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作为浙江省首个红色为主题的旅游风情小镇、浙江省首批5A级景区镇、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培训研学和红色旅游目的地,在“1935文旅街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宏济桥、挺进师师部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地,通过全景式、沉浸式、互动式的红色教育体验,近三年来,不到1万人口的王村口镇已经吸引并接待长三角、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各类培训、研学和游客40万人次。

遂昌王村口红色元素满满,红色研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记者沈贞海/摄

一场关键战役,庆元县百山祖镇斋郎村海拔1250米,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1935年4月,刘英、粟裕率领的挺进师500余人与敌军展开了激烈鏖战,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被称为“挺进浙闽边后的关键一仗”,打开了开辟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通道。

如今,斋郎人充分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与生态优势,深度融入百山祖国家公园核心区保护和建设,以建设斋郎军旅小镇为重大发展平台,促进红色资源价值转换,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农业,打造“红色斋郎”“百山祖1856”等品牌,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全县平均水平,超出全国农民收入平均20%,书写了一曲高山、深山、远山老区人民求是挺进推进“红绿”融合发展的新答卷。

一个珍藏40年的糖果盒,在浙西南崇山峻岭的松阳县安岱后村,有一封信和一个糖果盒,村民们珍藏了40年,这是1981年粟裕大将给老区人民寄去的新年问候和礼物。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可以追溯到1935年5月,当地进步群众组织“青帮”首领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带领群众“三迎红军”,“青红一句话,永世不分家”,使红军挺进师迅速获得了群众依托,立足浙西南,建立根据地,掀起革命局部高潮。红军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血肉情深,至今仍然荡气回肠。

遂昌王村口红色元素满满,红色研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记者沈贞海/摄

近年来,创作推出的松阳高腔红色革命题材剧目《箬寮风雷》《红色浙西南》,都生动再现了当年那段风云激荡、鱼水情深的壮烈故事。如今,安岱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缮保护和恢复开放了红军主会场、红军桥、挺进师机关和浙西南特委旧址等20多处红色景点,建起红军商店、红军影院、休闲书吧,20多位村民当上“红色讲解员”,走出了一条革命文化引领、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这三个故事,是“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的生动展现;这三个地方,是丽水传承红色基因,以“红绿”融合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生动缩影。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