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凝心聚力抓实项目谋划储备 全力实现重点项目提质创优
摘要:在市政府网站、手机移动端建立重点项目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项目动态实时监控、数据自动生成、未达目标预警、达产达效跟踪,确保重点项目从谋划储备到竣工投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付旭升 记者范纪安报道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全省重点项目建设系列会议精神,坚持“项目为王”,聚焦“四比四看”,以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创优提质年”活动为引领,切实加强谋划储备,形成了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重点项目储备格局。
一、精准聚焦谋划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项目支撑
紧扣国家重大政策、重大战略和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转型创新提速、产业集群提能、基础设施提质、载体支撑提优,谋划推出了一批利当前、增后劲、管长远的重大项目。一是紧扣产业政策谋项目。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把握“三新”要求,紧扣国家产业和资金支持方向,聚焦“两新一重”,靶向谋划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创新驱动等项目。二是围绕重大战略谋项目。聚焦“十四五”规划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对接三门峡市发展规划和战略,以“引领金三角、支撑郑洛西”为遵循,紧盯打造“五个强市、五个崤函”,“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六个更大”发展目标,着力谋划强辐射、强引领的战略平台项目,加快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力支撑。三是围绕主导产业谋项目。依托产业集聚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建设,结合现有优势主导产业,围绕我省“556”产业体系和三门峡市“335”工业体系、“3+3+3”服务业体系,引进谋划一批关联度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项目。
二、提升重点项目转化率,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引领、联审联批协调、资源要素保障、过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项目落地达产见效。一是强化项目建设“三含两度”,提升规划引领的“契合度”。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嫁接数字经济,提升项目“含新量”。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特种新能源汽车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提升项目“含金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结合“四水同治”加快人居环境治理项目谋划建设,提升项目“含绿量”。全力实施“通江达海”“路网提升”等工程,提升项目“开放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十四五”期间谋划的406个新型城镇化项目、609个社会事业项目落地实施,提升项目“温度”。通过提升“三含两度”,不断强化项目落地必要性、重要性、精准度、可行性。二是强化联审联批,提升项目前期“成熟度”。整合审批事项、压缩审批环节、减少证明材料、强推容缺办理,精简项目落地流程,提升审批效率,推动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四端”建设,为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跑出项目推进“加速度”。结合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科技和金融为两翼”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深化“五大平台”建设。同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用地方面做到重点项目应保尽保,开辟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举行银企对接签约暨重点项目发布仪式,发布市级重点项目191个、融资需求888.56亿元,11家银行与企业签约项目102个、金额224.19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12个、金额86.72亿元。四是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项目建设“关切度”。坚持“首席服务官”、“五个一”工作机制,以项目服务的实举措、真感情推动项目建设快速度、高质量,保证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建得好。
三、抓实重点干部素质提升,打牢项目建设基础
加强建管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培养,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质量持续提升。一是开展“小+中+大”观摩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小观摩,围绕项目如何谋、前期如何推、资金如何筹、进度如何督等介绍经验,开展心得交流,促进共同提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每季度各县(市、区)组织项目观摩,建管干部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督导在建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现项目建设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报季,以季保年。每半年开展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暨点评活动,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分析形势、研究问题、部署工作,激发重点项目建管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强化建管干部能力提升。开展项目建设“请进来、走出去”活动,组织建管干部培训,学习项目策划、管理思维理念,邀请专家、咨询公司开展重点项目谋划建设服务,提升干部队伍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重点项目智能化监管平台。在市政府网站、手机移动端建立重点项目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项目动态实时监控、数据自动生成、未达目标预警、达产达效跟踪,确保重点项目从谋划储备到竣工投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