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2021年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论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

2021-05-24 17:25 中国发展网 江敏、皮泽红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江敏、记者皮泽红报道  5月23日,2021年广州科技创新活动周重点活动——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论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北京和广州的五位科普专家聚首,共同探讨“科普创新之路”,分析新时代科学传播现状及趋势,分享和交流各地不同特色的科普理念、经验和做法。

互动交流现场

本次论坛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广东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主办,以“科普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旨在为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行业工作人员搭建思想交流和友谊情感交流的平台,促进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工作者在更深层面、更宽领域理解科普的本质和意义,探索科普创新与发展思路,丰富科普理论和实践,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周震寰出席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之路。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普,社会发展也越来越需要科普。希望通过论坛,大家一起探索科普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培育科技创新文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原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杜如虚院士以“当我们谈论科学时,我们要谈论什么”为题,结合自身实践分享科学家如何给公众做科普。他认为“讲”科学,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将科学的源起、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融入到新的形式中,让科学的真知照亮我们的未来。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教授作题为“加强专业合作,助力科普腾飞”的报告,分享交流了广州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科普经验,阐述专业研究和科学普及融合的重要性,专业+科普可以更好地将科学知识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有效实现科普的精准化。

来自台湾的张誉腾教授以“科普场馆如何科普”为题,分享了现代科学中心的创始人奥本海默“以人为本”的科普思维,如何以观众为导向创造“游戏”的氛围,结合科学与艺术进行系列化展示,以及“诚实”核心价值观等。他认为科普不仅是理性的工作,也是感性的工作,建议科普工作者要投入感情和热情。

澳门科学馆顾问、珠澳产业型科技馆筹备组经理张望以“破局与创新”为题,围绕二线以下城市科技馆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科技馆的本质与使命、功能与服务配置,分析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解决路径。他呼吁政府支持中小科技馆社会化运行,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减少财政投入,加大社会资源利用力度,促进科普产业发展。

今日头条科学、科普垂类运营负责人耿明作题为“视频流量风口下,科普内容和作者现状分析”的主题分享,从视频流量风口的诞生、视频的特点、如何提升流量等方面,阐述新媒体为科普行业带来的新形态,并就如何才能做好科普自媒体、如何获取粉丝和流量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认为现在是科普人最好的时代,善用新媒体将是科普人未来几年的探索和热点之一。

要实现科普创新,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在互动环节,专家们分享了各自的观点。杜如虚院士认为,科学是渐进发展的,一开始都是薄的、浅的,后来越来越厚、越来越深。科普创新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科普,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融入科学传播过程中。张誉腾认为,科普创新要发挥科学家的作用。科学家不能只是专注于他们想要做的研究,要考虑对社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让公众知道科学的发展。张望则认为,科普创新最核心的力量不是社会,而是广大公众和科普工作者,要认清形势,积极行动,大胆改革。耿明认为科普创新需要构建一个好的评价体系,鼓励科学家做科普,善用各类互联网平台和流量推送机制。

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论坛是广州科技活动周的重点活动和品牌项目,旨在推动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交流和合作,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论坛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今年是第六届。历届讲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除了现场观众,线上视频直播和回看也深受业内同行和社会公众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论坛自创办以来,线上线下的参与人数超过54万人次,取得了良好成效,对推动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交流,提升区域科普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