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禹城:布局五大产业集群 建设“智造”新城
摘要:大力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促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大力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方建永、记者殷晓旭报道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禹城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把布局产业放到关键位置,突出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效应,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构筑以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为主导,以高端化工为优势,以未来新兴产业为辅助的“311”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建设智造禹城。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聚焦打破制约禹城制造瓶颈,梳理“311”产业集群技术链、创新链、产品链、价值链,制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清单,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推动产业链现代化。聚焦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产业集群,全面推广产业链链长制,努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服务全国的产业链供应链。
强化产业链配套协作。鼓励骨干企业与研发机构、中小企业联合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开展集群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营造良好产业链生态,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做大专业园区体系。更高层次统筹园区体系规划布局,突出高新区主导、乡镇园区配套定位,放大互通互补互动效应。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未来新兴产业,加快布局、集中建设一批高端专业园区,打造全国重要生产基地。
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
汽车及零部件。依托松果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新材料汽车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其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充电桩领域。依托提艾斯科技、鲁银粉末冶金等企业,提高汽车整车电子电线束、齿毂、缸套、底盘等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的科技含量,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风电装备。依托通裕重工、三裕风电等企业,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生产。
高端零部件。依托通裕重工、国晶新材料、罗美美妆、三越仪器等企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核心零部件、精密轴承、建筑消能减震装置监测设备等。
行业成套装备。依托天盛机械、益佳机械、牧歌畜牧器材等企业,打造高效、节能、高可靠性的大宗粮食和战略经济作物主要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高端农业装备产业集群。依托天辰机械,发展智能停车装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做强医养健康产业集群
功能食品与保健品。围绕功能糖与植物蛋白两个产业链条,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推进工业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围绕大豆深加工,积极开展大豆废水制备酶制剂、乳酸链球菌素的研发和产业化,在全国叫响禹城非转基因大豆品牌。加强终端产品开发,加快功能糖在食品、饮品、保健品、畜禽用品等方面的研发生产,推动建设大健康产业园。
医药与医疗器械。依托禹王制药、艾兰药业、东瑞生物等企业,打造特色原料药产业和稀缺原料药产业。依托功能糖、植物蛋白优势,重点瞄准糖尿病、慢性病、健身等特殊人群,大力培育特医特膳食品产业。支持医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基因药物、蛋白药物等生物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开发老年人健康用品。
智慧康养服务。充分运用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转变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打造中国功能糖城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打造智慧化、专业化的康养服务体系。
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能源产业。深化与东方电气、南京风电的合作,发展风力资源开发、环保产业、多能互补、储能系统等,加强风电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推进核电装备、储氢设备等新能源装备的研发生产。加强风能资源开发,推进运达风电、华润风电、东方电气等风电项目建设。依托新园热电、光大环保、惠福新能源等企业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垃圾焚烧发电、污泥焚烧发电、沼气利用等新能源利用项目,积极探索分布式能源等新模式,助推新能源产业扩量提质。
特种金属材料。依托通裕重工、山东军钛、宝元硬质合金等企业,壮大钛合金材料规模,打造华北钛谷。依托鲁银粉末冶金、汇嘉磁电等企业,开发高压缩性铁粉、软磁材料粉等高性能钢铁粉末新品种,以及粉末冶金汽车用关键零部件、高强度粉末冶金零部件等钢铁粉末冶金制品。
高性能复合材料。依托国晶新材料等骨干企业,积极发展碳/碳、碳/陶等复合材料。依托红石极威、金松果等企业,壮大汽车轻量化材料产业规模。依托国晶新材料,加快研发制造热解氮化硼、热解石墨、碳化硅陶瓷等结构陶瓷产品及涂层产品。
前沿新材料。依托石墨烯研究院,加快石墨烯低成本批量制备及纯化技术研发产业化。重点引进符合航空航天装备要求的轻质合金、特种功能合金,碳纤维基础材料和复合材料制品等高新技术企业。
培育未来新兴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推动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机床、汽车、医疗及政务、城管、社区、旅游、教育、安防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智能服务平台等构建。智能机器人。积极加强与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合作,搭建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平台,引进中高端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项目。
精准医疗。积极加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华大基因、达安基因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发展精准医疗技术,开发精准医学的检测试剂、个体治疗药物等医药产品,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育种、司法鉴定等非临床检测。
生物技术。依托良好的功能食品、医药产业基础,建设生物技术产业创新平台,突破一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研制新药靶标、病毒性疫苗、联合疫苗、中药新药、新靶点抗体等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生物技术产品。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按照整合、集聚、培育、提升的布局思路,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公铁联动生态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建设面向省会经济圈的制造业物料供应中心和产成品仓储转运中心。规划建设金融财富中心,积极引进天使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金融(融资)租赁公司等产业金融机构,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实施电商企业、网红品牌、带货达人培育计划,拓展特色产业、农副产品等销售渠道。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在中心城区培育提升以高端商务、新型商业业态、文化创意、金融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中央商务区(CBD),重点打造新街口美食街、“万佳亿发”不夜城等“专、特、精”的特色街区和商圈;以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综合购物商圈升级换代,推进国际商贸港居然之家、德百综合体(禹城)等项目建设。推动专业市场做高做精,推进站南片区、西部国际商贸港片区商贸物流市场规划建设;推进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拓展线上业务。
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业态。以企业信息化改造为切入点,提高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与开发、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等方面服务能力,发展大数据、云服务等新型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促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大力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聚焦现代物流、农产品物流、电商物流等领域,鼓励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加强物流资源配置共享,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下大气力统筹解决金融领域问题,推动落实金融动能转换,加大金融对制造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