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华南龙头农机民企重获新生,债权人100%受偿

2021-05-07 14:41 中国发展网 皮泽红

摘要:经过认真审查,石佳认为科利亚公司本身的口碑信誉、资产状况、核心技术、生产条件、行业前景等都很好,重整挽救的可能性较大,于是向其详细分析破产和重整的区别及利弊,建议其通过重整挽救公司。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年产值1.3亿元、拥有各类专利114项,曾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民营农机企业,去年初受疫情影响被迫申请破产。没料到,14个月后它竟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且全部债权人获100%清偿,预计今年实现产值3亿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它重获新生?

主动引导“诚实”而“不幸”的企业进行重整救治

广东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利亚公司)是一家省级高新科技企业,2015年该公司资金链断裂,厂房设备被查封、银行账户被冻结,因无法经营而陷入困境。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压垮该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主动偿还拖欠职工们多年的工资,2月26日,科利亚公司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形势下,人民法院应当针对不同企业进行精准识别和研判,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是生病企业‘医院’的功能,及时引导‘诚实’而‘不幸’的企业进入法治化轨道进行救治。”广州破产法庭法官石佳说道。

经过认真审查,石佳认为科利亚公司本身的口碑信誉、资产状况、核心技术、生产条件、行业前景等都很好,重整挽救的可能性较大,于是向其详细分析破产和重整的区别及利弊,建议其通过重整挽救公司。

2020年4月28日,科利亚公司撤回破产清算申请,重新向广州中院提出重整申请。5月14日,法院裁定受理科利亚公司的重整申请,依法解封其生产设备、厂房和银行账户,并批准其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停业6年的科利亚公司重新恢复生产,迈出了重整的第一步。

创新司法助力“病企”快速重整成功

“广州中院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发挥破产拯救功能、维持企业营运价值、有效提升债权回收率方面积极探索。”广州破产法庭副庭长年亚表示,“在科利亚公司重整案中,我们的创新举措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引入重整投资人是决定重整成败的最关键一环。为此,管理人在法院指导下,充分利用广州中院破产重整“智融”平台的信息技术优势,在该平台上发布科利亚公司的重整信息。

全国首创!广州中院携手6家机构上线破产重整“智融”平台

“我们在智融平台看到,科利亚公司有行业前景,投资价值很大,于是为投资方匹配投资资金。”平台合作方之一的某银行表示。

“刚进来的时候,我们有一些资金缺口,还挺担心的,没想到通过‘智融’平台及时得到解决。”投资人广东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表示。得益于“智融”平台的金融服务功能,平台为投资人精准匹配农业基金,最终实现全部债权人100%受偿,也保障了科利亚公司疫情期间顺利复工复产。

除了投资人,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综合考虑疫情对重整工作的影响,广州中院决定疫情期间的2个月不计入重整计划草案提交期限内,为重整程序有序推进提供充足时间。

为进一步提高重整效率、降低重整成本,广州中院落实《企业破产法司法解释三》表决新机制。由于该案中660余万元的职工债权在重整计划批准时全额受偿,因此88位职工债权人不参加重整计划草案表决,另外,第一次表决已经通过的出资人组、普通债权组,不再参与第二次重整计划草案表决。

全力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大局

为保居民就业,在法院指导下,科利亚公司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疫情期间,该公司创造了500多个就业岗位,80%的职工复岗复职,共支付职工薪资3100余万元,让公司职工在疫情的寒冬里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和力量。

为保粮食生产,石佳指引管理人引导科利亚公司重整期间持续经营,以满足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战疫所需。期间,科利亚公司先后投资兴建多个粮食产业化基地,投入使用30台焊接农用中转笼机器人,签订6万个橡胶生产中转笼制造订单及可养7.2万头生猪的养猪设备生产订单,预计2021年达产实现3亿元产值。

在拟定重整计划草案过程中,法院与投资人、债权人各方反复磋商沟通,争取重整后的科利亚公司不转型只升级,继续利用原有的核心技术,搞好农机产品的研发、生产。

2021年4月9日,重整计划获全部表决组表决通过。广州中院裁定批准科利亚公司重整计划草案,并终结科利亚公司破产重整程序。“感谢广州中院,让我们‘起死回生’!”科利亚公司法定代表人彭某收到裁定书后感激道。

“该案重整成功,是广州法院用法治方式助力‘六稳’‘六保’的典范案例,我们将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用法治的力量帮助危困企业重获新生,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破产法庭庭长刘冬梅表示。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