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不能仅用旅游收入评价,不能轻言放弃
摘要:“今年的‘五一’既是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体现,又切实带来了假日消费释放的新高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荆文娜
5月1日,北京市城乡1000余个公园风景区,共迎来近114万人次游客,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6%;5月1~3日,广东省纳入监测的150家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755.3万人次,同比增长224.2%,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
假期调休5天,加之旺盛的出行需求,今年的“五一”被看作是“史上最火五一假期”,各地纷纷晒出了“五一”小长假旅游成绩单。伴随着我国文旅市场的全面复苏,以及各地消费季开启的叠加效应,假日消费的热度快速攀升,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促进市场加速回暖——“五一”假期首日,江苏南京重点监测的150余家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销售额2.91亿元,同比增长46.96%;广西南宁重点商圈人流量同比增长5倍以上,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19.31%,实现旅游消费同比增长128.89%。
“今年的‘五一’既是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体现,又切实带来了假日消费释放的新高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5月2日,北京“798”艺术区迎来大批游客参观游览。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苗露/摄
旅游消费“质”“量”齐升,对巩固现有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五一’去哪玩儿?”“上海。”“是因为只能买到去上海的票吗?”“聪明。”今年在就地过年的倡导下,人们积压已久的出行需求希望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得以释放,可想而知出行购票场面的火爆。就在小黄和同事讨论完“五一”去哪玩之后,去上海的火车票在“五一”假期前两天也告急,4月最后两天,小黄连续向同事、朋友发出了助力抢火车票的请求。还好,最终在几十位朋友的助力下,小黄终于抢票成功。
在积蓄的情绪背后,是喷涌而出的巨大需求。小黄的经历,是“五一”出游群体的一个真实写照。王强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指出,今年的“五一”消费主要呈现出几个特点:交通、旅游消费暴涨;娱乐消费增长显著;各地集中推出形式多样的购物节、消费节、消费季、商圈市集等活动中,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新型消费成为主流形式;以品质提升、消费回流为代表的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数据显示,5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882.6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9.2%。5月2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71.8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6%。“多地旅游景区爆出天量游客,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量’在增长,而且从携程数据来看,‘五一’期间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43%,这意味着旅游消费的‘质’也出现明显提升。”王强分析,在旅游出行的带动下,交通、住宿等行业消费回暖态势明显。
除了旅游带动的消费升级,娱乐消费的贡献率也较高。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14时14分,2021年五一档总票房(含预售)破10亿元。
“这次‘五一’小长假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因春节时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所以‘五一’可以看作是自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可以长距离出游的小长假。在防疫要求下,如何使生活休闲步入正轨,这次小长假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和检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研究员陈新年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已经扭转去年同期以来连续四个季度下降的局面,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在这种态势下,‘五一’小长假将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带来运输、餐饮、住宿、景点门票等相关行业的大幅度反弹,对巩固现有经济增长态势、进一步恢复到疫情前的常规性增长有重大作用。”
小长假遇到消费季,火花擦不停
5天的小长假,在很多人选择跨地区出行的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不凑热门地区和景点的热闹,索性来个就地游玩,因此各大商业区就成了首选。
“曼联梦剧场是全球首家,预计将带来千万级的消费潜力。”“五一”小长假前一天,坐落于北京前门北京坊商业区附近的曼联梦剧场开业,曼联梦剧场运营方负责人、华锐娱乐联合创始人耿楠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开启全球首店,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地标性的文化底蕴与曼联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相契合,另一方面也是看准了“五一”假日经济和消费季的叠加效应,在扩大影响的同时,更期待将来可以带来更大的消费预期。
“我们不但为球迷们提供了体育与足球的沉浸式体验,还通过前沿的互动设施与设计,打造出全新的体育主题线下消费场景,并结合政府补贴为消费者带来大额促销优惠。”耿楠表示,“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及冬奥会的契机下,相信在体育文化消费方面,将会显示出值得期待的消费潜力。”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是北京消费季活动开展的第二年,以曼联梦剧场所处的西城区为例,在“五一”期间开启的“西城惠民消费季”,通过“西城消费”平台,为消费者带来春季单品、美食、文化、旅游等一系列消费指南。今年全年,西城区将出资6000余万元用于对外发放消费券。
西城区的促消费举措,是北京市消费季活动的一个缩影。自4月28日启动以来,北京消费季聚焦8大领域,近千项促消费活动惠及市民。“五一”期间,北京市重点商业企业将持续面向在京消费者发放现金券、折扣券、满减券等多项消费大礼包超45亿元。
与北京市相似,我国多地在“五一”期间开启了促消费模式。5月1日,海南各交通枢纽迎来进出岛客流高峰。为拉动消费,海南省商务厅组织全省9家离岛免税店为市民、游客提供100万张代金券,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在上海,为给消费者带来更加新鲜有趣的购物体验,城市越野场、限定快闪店以及各式各样的沉浸式活动在各商圈轮番上演。5月1日晚间,“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上海五五购物节”在上海正式启动,仅用2小时,上海地区累计消费支付实时金额就突破20亿元,用时比去年缩短1/3。
“经过这场疫情,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新型消费已成为主流形式,旅游、餐饮、生活服务消费虽然具有极强的线下属性,但已经从去年的数字孪生试验田升级为今年各业态的全面展开,改善了民众消费的即时性、趣味性和消费质量。”王强说。
假日经济下,消费爆发之外应有的冷思考
“从消费总量上看,5月1~2日,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达到754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5%,对于扩内需、促增长是一个有力的促进。”王强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今年“五一”期间的消费数据释放出未来几年消费增长的强烈信号。“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未来消费的爆发点可能集中在交通和旅游消费、餐饮娱乐消费、新兴多元服务消费以及免税消费等领域,真正的扩内需、促增长还需要商家和政府的共同努力。”王强分析,从长期来看,旅游消费需求呼唤得到更充分的释放,特别是“提质”将成为长期增长的动力源,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从商家角度看,国内疫情防控目前取得阶段性胜利,同时疫苗接种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未来人员在国内的流动几率也将大大增加,各商家可借鉴“五一”的经验,充分利用好端午节、“618”、国庆节、“双11”等节假日激发市场消费潜力,既让群众的消费升级得以实现,也让因为疫情阻断了境外消费的人群感受到国内消费供给的质的飞跃,愿意回流国内。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有关测算,每多放一天假,旅游收入将增加约300亿元。“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已突破1万美元,消费升级加快,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会不断增加,假日经济正契合了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多放一天假,对带动旅游产品等相关行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陈新年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扩内需、促增长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在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居民收入增长持续稳定恢复的基础上,居民消费支出同比大幅反弹,消费市场加快复苏。”
王强表示,假期天数的变化,一方面映射了国内消费能力提高所带来的促进效应,另一方面又不能简单地从旅游收入增长的金额来看待问题。“因为国内目前尚未构建出完整的多组小长假机制,也未能普遍充分实现带薪休假制度,长假制度虽有各种问题,但其仍是劳动者身心恢复的重要一环,不可轻言废除。”
“需要注意的是,在看到假日经济在促消费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假日经济的后期冷清、资源闲置等问题,这些还需要尽可能地通过推进带薪休假制度落地、挖掘新型消费热点、推广弹性工作制来加以缓解。”王强强调。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