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2021各地营商环境新趋势: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

2021-04-21 09:4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除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网络监督等平台作用,还要实行营商环境通报制,对严重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公开通报、严肃问责,通过奖优罚劣带动地方营商环境向好向优持续发展。

 重庆街景。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重庆街景。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重庆市观音桥美食街串串摊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重庆市观音桥美食街串串摊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季晓莉报道 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也是应对严峻复杂形势、促进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力度,“放”出活力、“管”出公平公正、“服”出效率,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务院年初相关会议上决定,要鼓励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对标国际先进先行先试,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非省会城市以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推广“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等创新举措,催生更多新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运行;促进公平竞争,加大对信贷中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潜规则”的查处力度。

一季度刚刚过去,我国各地的营商环境政策有哪些新动向、新发展?

2021年各地营商环境新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北京市2021年的营商环境改革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例如,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率先实行医疗线上线下同类业务“同审批、同发证”、网络游戏“先上线、后备案”;规范市场准入条件,对新业态新模式涉及的行政许可,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固化疫情期间海关便企查验措施,减少企业货物搬倒和查验时间。

北京市2021年底前将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自贸区力争达到150项。在纳税领域,北京市将推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5税种合并申报。在跨境贸易领域,将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1小时以下,较2017年压减70%以上,办理出口退税业务平均时间压减至6个工作日以内。

近日,浙江省万余家企业收到一份政策制定意见征集邀请——关于征求《2021年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要点》和《贯彻〈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省级部门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意见约函。2020年5月1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浙江省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浙江省涉企政策制定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服务企业环节进一步前移。浙江省工商联设立了涉企政策制定企业家代表库,目前已有10444家企业入库,并将每年对企业家代表库进行动态调整。

目前,浙江省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和改革政策、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市场准入、行业监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和奖励办法等政策的制定,企业都能参与其中,而且其中民营企业比例不低于70%,中小企业比例不低于50%。

江苏省则在努力建立健全符合企业生命周期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探索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等多种供地方式,切实提升土地资源要素生产率;优化实施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发放江苏绿卡,提供出入境便利、市民待遇、税收优惠等服务;推动首贷户、无还本续贷等业务发展,创新产品服务;推动各地采取企业家沙龙、政企微信群、企业家服务日等创新方式,畅通企业沟通渠道和涉企政策传导机制;创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协调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河南省2021年将明确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路径,更加注重“公平普惠”“人人参与”“宜居宜业”:畅通减税降费政策传导机制,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把稳定中小微企业资金链作为优先目标;把物流和用地用能成本降下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创新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机制,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让降低成本的红利直抵基层;加强产业配套,打造需求对接、业务关联、市场融合、经营协同的产业生态;突出人才保障。

2021年,重庆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起入选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聚焦“企业视角”,力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例如,其最新营商环境条例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合理增加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提高信贷规模和比重;对符合条件的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利率优惠、审批快捷简便的融资服务。

上海市虹口区近期发布优化营商环境4.0版方案,切实做到“智能办”“简易办”“公正办”“贴身办”“督促办”。虹口区的楼长制、经常性走访等政策宣讲活动,让更多企业愿意落户虹口。2021年,虹口区将继续围绕助力北外滩开发建设提供“9个更加便利”,包括企业开办和注销、办理建筑许可、政企沟通、政务服务、园区及楼宇服务、涉外、人才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上更加便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持续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整体水平。

加速营商环境建设一体化:成渝和湖南长株潭积极实践

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城市圈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营商环境一体化已成为区域内城市的共识,更成为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7月,经川渝两省市党委批准,两省市人大常委会签订了《关于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合作协议》,明确将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作为两省市协同立法的首个项目。两省市人大法制工作机构在立法进度、体例结构、规范内容、重要制度、实施时间等方面都达成共识。

2021年2月下旬,两省市人大法制工作机构在西南政法大学举办了协同立法研讨会,听取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社科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两地专家对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3月26日通过的《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3月31日通过的《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都在总则对两地协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原则规定。

条例明确,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两省市协同推进毗邻地区合作、政务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纠纷解决、执法联动、司法协作等方面工作,并在后续条文中进一步细化。

例如,协同推进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成渝地区行业协会商会沟通交流互认,推进建立成渝地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联动机制,推进川渝两地法律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等。两省市条例有30多个条款对同类事项作出了相似规定,实现了重要制度的有机对接。

无独有偶,近期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株洲市石峰区、湘潭市岳塘区三方共同签订《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标志着该省第一批老年人优待证办理、生育服务登记等涉及人社、医保、卫健等领域的18个事项实现跨域办理。

据了解,2021年长沙将以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试验区、推动长株潭营商环境优化一体化、打造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及与岳阳、郴州片区通关协作一体化为重点,紧扣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需求持续努力,力推三大区域协调合作、71条深化改革举措,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

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当好“侦察员”“联络员”“宣传员”“研究员”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需要坚持换位思考。营商环境优不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目前,各地普遍通过网上征集、举办企业家座谈会和沙龙等形式,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下功夫解决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近期有多个省市选聘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帮助政府更好优化营商环境。

例如,4月9日,贵州省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商会助力产业大招商暨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聘任大会,向公开选聘的50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颁发证件及聘书。这50人来自商会、媒体、企业、律师等行业,聘期2年。

义务监督员的工作重点是对贵州省的行政审批、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特定行业服务规范、行政执法及基层窗口服务等情况进行监督;将收集并反馈社会各界对该省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及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同时,他们还将参与各级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营商环境建设座谈、调研和明察暗访等工作。贵州省将为义务监督员开展监督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实现监督无禁区、无障碍;对义务监督员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原则积极进行整改。

“我一定当好‘侦查员’‘联络员’‘宣传员’‘监督员’,正确行使监督权力,为西宁市营商环境贡献力量。”作为青海省西宁市首批营商环境监督员的王志勇如是说。4月8日,西宁市正式聘请27名市民成为营商环境监督员,依法对全市各级行使公权力的单位、中介服务机构及人员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对营商环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揭短”“建言”。和贵州类似,这些监督员来自西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聘期为2年。

再如,重庆市也在市、区县政府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聘请企业经营者、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等担任观察员,收集、反映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诉求,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施策。

强化监督考核:各地通报多起破坏营商环境案例

近期还有不少地方曝光当地影响营商环境的案例。例如,近日湖北省武汉市通报5起影响营商环境典型问题,一些干部缺乏责任担当、群众立场;一些部门办事拖拖拉拉、手续复杂,缺乏服务意识、契约精神;一些惠企政策知晓率不高,缺乏企业认同;创新环境还不够理想,对创新发展缺乏战略眼光等。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纪检监察机关近日通报了4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有的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参与工程资金结算;有的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失职失责,监管责任缺位;有的是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违规收受企业财物;有的是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存在效能低下、超期办结的问题。”

再如,海南省儋州市纪委监委近日通报2020年以来查处的3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其中有的以权谋私、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有的以执法之名行破坏市场秩序之实,有的在市场监管中执法犯法并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中的“中梗阻”。

这说明,打造最优营商环境需要强化监督考核。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到哪里,监督考核就要跟进到哪里。除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网络监督等平台作用,还要实行营商环境通报制,对严重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公开通报、严肃问责,通过奖优罚劣带动地方营商环境向好向优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