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助推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2021-04-15 10:4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公欣

摘要:一直以来,CMEC持续深耕巴基斯坦市场,工程建设覆盖工业、民生、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在能源建设领域,更实现了包括特纳佳风电项目、赛义夫联合循环电站项目、H级燃机电站吉航项目等新领域、新技术上的多项突破,成为目前巴基斯坦电力市场上总出口装机容量最大的企业。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公欣

当前,中巴经济走廊已经进入充实拓展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组组长应雄表示:“面对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作为走廊重点领域的能源合作责无旁贷,应该在此前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一要充实,进一步发展清洁能源,以实现更多种类、更加环保的绿色发展。二要拓展,进一步开拓上下游产业,实现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综合开发。”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MEC)是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的重要参与单位,在传统能源合作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未来能源项目综合开发和新能源开发等方面也有比较成熟的考虑和谋划。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是中巴友谊的建设者和见证人。”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彦水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一直以来,CMEC持续深耕巴基斯坦市场,工程建设覆盖工业、民生、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在能源建设领域,更实现了包括特纳佳风电项目、赛义夫联合循环电站项目、H级燃机电站吉航项目等新领域、新技术上的多项突破,成为目前巴基斯坦电力市场上总出口装机容量最大的企业。

契机与成绩

中国经济导报: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贵公司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参与到中巴经济走廊具体项目建设中的?

方彦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工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增强地区互联互通、提升中巴两国的经济发展空间、推动双边多领域深入合作、促进两国人民共享繁荣成果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也是中巴友谊的建设者和见证人。早在1983年,CMEC就承建了巴基斯坦古杜火电站项目,开创了中国企业以出口卖方信贷的方式承揽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先河。此后,CMEC通过贾姆肖罗、木札发戈等多项能源工程建设,持续为巴基斯坦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正式启动,中国与巴基斯坦双方的能源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都主动与CMEC接洽,积极探讨将CMEC开发项目列入走廊清单的可行性。

2014年,经充分评估,CMEC参股并承建的巴基斯坦信德省塔尔煤田Ⅱ区块年产380万吨露天煤矿及安格鲁塔尔II区块2x330MW燃煤电站项目入选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清单,也为公司持续深入参与走廊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经济导报: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期间,取得了哪些具体项目进展和落地成果?项目建成投用对改善当地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何成效?可否举例说明?

方彦水:CMEC承建的工程项目较多,我主要举两个最有特点的例子:一个是塔尔煤电一体化项目群,另一个是尼鲁姆杰鲁姆(NJ)水电站项目。

塔尔煤电一体化项目群是CMEC投资参股并承建的走廊项目群,项目群的总投资超过32亿美元。CMEC既是项目群的EPC总承包商和股东,也是其中部分项目的运营商,还全程参与了项目群的融资过程。塔尔煤电一体化项目群在多个层面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当地经济发展层面。项目群整合了当地煤矿资源和电力需求,设计出以电带煤的可行性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方案、融资方案,避免了不同项目执行过程中推诿扯皮的可能,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既快又稳落实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夯实了基础。塔尔一期煤矿及电站项目提前计划工期投入商业运营以来,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并因其较低的成本,在提升巴基斯坦资源利用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减少了外汇支付压力,受到当地政府的首肯和赞赏。

其次是当地社区和人民层面。CMEC在重视工程质量的同时,更着眼于如何通过践行社会责任给当地百姓带来更多福祉。截至目前,塔尔一期及二期项目累计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工作岗位约5000个,很多当地曾经的放羊娃被培养成为拥有熟练技能的产业工人,成为社区的富裕户。CMEC安排30位学生在电厂接受为期3年培训;邀请12名巴基斯坦青年来华深造;建设20多所小学、中学,其中部分已投入使用;为当地捐赠的医院及移动医疗大巴车,正在持续为塔尔地区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第三是国内经济发展层面。“一带一路”是双向互通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内外共享利益的。在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通过塔尔项目群,CMEC持续带动中国机械设备、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

第四是公司自身层面。塔尔项目群是CMEC推进“投融建营”一体化、向国际工程价值链高端发展的重要拓展。投融建营一体化模式扩展和延长了传统工程承包项目的业务链条,将项目运作的范围向前扩展到项目的开发和投融资环节,向后扩展到项目的运营维护环节,对资源整合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加完整、更加严谨、更加精细的要求,带动了公司业务的多层次发展和转型升级,也进一步提升了CMEC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挑战与抗疫

中国经济导报:中巴经济走廊相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

方彦水:截至目前中巴经济走廊相关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的,但也存在一些现场安防以及营商环境、汇率波动等问题,不过上述问题在海外工程建设过程中比较常见。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走出去”的“国家队”成员,经过近40年在海外市场的摸爬滚打,CMEC在预案准备、统筹应对、及时跟进处理每一项具体问题方面,都拥有丰富和成熟的经验。

当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就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严重冲击。在我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指挥和帮助下,在业主方的积极配合下,CMEC通过周全缜密的安排部署、细致有效的落地执行,全力确保了项目现场安全、协助维护了社区安全,并在此前提下,全力维持了项目建设和运营按计划稳步推进。

CMEC在项目现场推动的严格防疫和复工复产工作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强化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调配。受疫情影响,往返两国的航班次数减少,且进场前需进行必要隔离。为此,CMEC提前做好规划,采取分批隔离、分批到场的模式,确保施工人员及时、安全抵达现场。除依靠商业航班外,公司还积极协调包机满足现场施工进度需求。

二是强化了出口设备的安全运输。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缓解,各设备厂商生产能力已得到完全恢复并开始大规模交货。为此,CMEC通过海运、空运等多种运输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施工建设所需关键设备、材料按时到场。

三是强化了进场人员的安全防护。为确保防控安全,CMEC采取了“双14天”的严密措施,从我国进入现场的人员需要先在公司外派代表处完成隔离14天且身体状态无异常,到现场后再进行隔离14天且无任何异常症状后,方可解禁上岗。对现场的大量外籍劳工,公司也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提出了分级防疫要求。

四是强化了项目现场的日常防控。在施工现场,项目组在CMEC总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加强心理疏导,严格执行佩戴口罩、定时测温、餐饮管理、办公场所消毒、会议管理等多种形式的防控措施,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全力确保现场全体人员的健康安全。

CMEC一直认为,人员健康安全是项目建设的最大动力,也是不容出差错的根本性问题。CMEC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疫情持续肆虐的情况下做到这样的安全坚守、职责坚守,除了公司层面的重视和公司各级组织强大的执行能力之外,也要感谢顽强乐观、无私奉献的“海外坚守者”。他们有的放弃了个人休假,已经在海外坚守了1年多;有的无惧风险,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奔赴项目现场,成为最美逆行者;有的以一当多,在特殊的情况和条件下,扛起多个岗位的责任,一切只为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走出去”与远景目标

中国经济导报:在参建中巴经济走廊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海外项目建设实施经验分享给更多“走出去”或将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目前,由于疫情等因素叠加,国际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您认为作为中国企业未来应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会面临的不可预期的外部环境变化?

方彦水: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商务环境都在深刻变化中,产业和市场竞争格局也在持续调整中。结合我们对趋势的判断和对自身优势的理解,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工笔画”的过程中,CMEC总结出了几条基本原则:

首先是明确定位。“走出去”企业一定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基础上,才能立足企业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依托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其次是深耕在地。“走出去”企业的根和魂在国内,但“心”一定要和项目所在地的政府和人民紧密相通。这也正是“一带一路”建设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核心工程。企业要真正了解和挖掘项目所在国人民的真实诉求,围绕这个中心思路,发挥优势、规划设计、寻求机遇、创造项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是强化风控。做海外工程项目,对企业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的要求非常高。CMEC对待每个项目,从前期策划到运作落地,再到后期实施乃至运营维护,都秉持着谨慎负责的态度,一切为了提高履约能力、保障实施质量。特别是在“走出去”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国别调研、尽职调查,对项目所在国安全、经济、法律、税收、外汇等方面有一个全面充分地了解,才能明确目标、做好预案,以规避风险。

第四是协同合作。海外工程建设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自给自足的项目,它的背后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资金链条、技术标准的服务链条。这就要求企业做好充分的内外协同,不仅要就一个项目的落地与国内外的供货企业、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紧密协同合作,还要积极推进中国、投资所在国和发达经济体及其他经济体企业之间的第三方合作,以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第五是树立品牌。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还不算长、积累还不算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品牌还不够响亮。建设国际知名的高端工程建设品牌,应当是中国企业构建“走出去”软实力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把品牌建设与工程质量建设相融合、与海外市场开发相融合、与企业合规工作相融合、与社会责任工作相融合、与跨文化管理相融合,使品牌建设更好地与企业中心工作无缝对接。

责任编辑:蔡若愚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