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写在大地上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刘国庆、齐俊梅、记者王斌报道
田间春意闹,农机唱主角。4月8日,甘肃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陇南市宕昌县农机具现场演示会在宕昌县木耳乡木耳梁召开,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轰鸣声,农机手们驾驶着旋耕机、移栽机、覆膜机田野撒欢,大显身手,描绘出学党史办实事“铁牛”欢唱闹春耕的图腾画卷。
甘肃省甘肃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贾怀德、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经作站站长李向东、甘肃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王博炜、甘肃省经作站正高级农艺师刘学周博士、陇南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王建平、宕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玉柏、宕昌县农机局局长冲举明、木耳乡全体干部职工、部分种植户、理川片农机学员等220余人参加了演示会。现场会期间,王博炜从功能、操作等方面对农机具作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现场作业示范。
据介绍,木耳乡位于宕昌县北部,海拔在2100~3200米之间,地势高寒阴湿。 木耳梁有土地4500余亩,辐射全乡木耳、拉寺、周儿、奤治、扎字等5个行政村。2020年,按照各村实际情况,由5个村的村“两委”领办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2083亩种植中药材,带动贫困户147户659人。由乡党委牵头,成立了“木耳乡众联特色农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合作社按照“宕昌模式”的流程,组织贫困户采取全链条式、订单式、托管式、跨村联合式、扶贫车间等方式进行生产。在脱贫过程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木耳梁2000多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是“宕昌县2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之一。过去,群众种植中药材都是依靠老经验、老办法,增产增值空间不大。现在各支部严格按照中药材种植标准操作,调运岷县、临洮等地高质量的药材种苗以确保增产增收,有效的保障了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019年,在宕昌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局和联乡单位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木耳梁示范点种植的药材顺利通过了绿色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保证了药材的销售价格,确保合作社取得更大的收益。采购大型种植机械,如拖拉机、旋耕机、移栽机、采挖机等农机具共20多台套。中药材依靠传统人工作业生产效率低、用工成本高,使用机械的效率可以达到人工的几十倍,亩均节约成本1600元左右,农机服务,降本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振兴。”木耳乡乡长罗彦在观摩会上介绍。
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省市县农业农村,农机等部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行业实际,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农机培训到田间”实践活动,组建专业农机服务队,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专家小组,深入宕昌县乡镇田间地头和木耳梁2000多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切实为农户“传经送宝”,解决技术难题,帮办实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及时将各种农业机械投入春耕“战场”,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种植户田间管理水平,为全县农业农械化种植规范化、科学化、标椎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现代化农用机械的广泛应用,让如今的春耕生产更加‘省力’。”宕昌县政府副县长何玉柏介绍, 宕昌县北部乡镇在木耳梁、拉路梁核心示范区种植中药材面积近2.3万亩。今年,宕昌县上按照“党支部+农机合作社+电商+基地+农户”的模式,及时组织农机服务合作社将各种农业机械投入春耕“战场”,并按照承包的土地区域对农机手“划片作业”,用旋耕机、大马力翻地机、覆膜机等机械进行翻地、整地、灭茬、覆膜等田地备耕,有效保证了春播质量和速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药材采挖实现机械化破解了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难题,提高了耕作效率,减少了中药材种(收)环节的支出,提高了劳务产业的收入,减少了劳动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中药材种植户、农机操作手和药农搭建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应用,机械化生产代替人工畜力成了农业生产的主角,成了农民的好帮手。
“2019年我县整合扶贫资金660万元,先后从一拖集团、定西三牛、山西津海机等企业购置拖拉机、旋耕整地机、覆膜穴播机、移栽机、除草机和收获机械等机具204台,集中投放到示范基地的5乡镇、52个农业合作社开展中药材机械化作业服务。2020~2021年,积极利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抓点示范和农机合作社装备提升行动试点项目,已支持合作社引进购买撒肥、覆膜、移栽、开沟起垄机械各类机械43台(套)。积极鼓励农民对现有机具进行组装配套,改进完善的大黄旋耕开沟联合作业机旋耕覆膜机等机具应用效果良好,为助推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宕昌县农机局局长冲举明说。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