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 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2021-04-01 10:49 中国发展网

摘要: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谋划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加快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健全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一体化在线学习平台,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孙弋弋报道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正式发布《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阐明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了政府工作重点,规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蓝图。

5万余字、历时两年出炉的《纲要》有何创新之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纲要》将如何指导宁波发展?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文杰,就《纲要》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具有宁波特色,意义非比寻常

中国经济导报:《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内容丰富,请介绍一下编制背景及其特色。

张文杰:这次编制“十四五”规划,从开启前期研究到形成基本思路,到最后形成《纲要》,前后历时两年。从地方的角度来讲,宁波“十四五”规划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现代化导向,坚持高质量发展,着眼长远而制定的一个中长期规划,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有鲜明的宁波特色。

此外,宁波“十四五”规划也继承了以往五年规划的战略纲领,把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作为总要求贯穿其中,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编制规划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把“开门编规划”的理念贯穿始终。

同时,这个规划整体体现系统观念,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坚持以系统观念来谋划设计整个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全市一盘棋,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集中力量办大事,调动市县两级积极性。围绕目标,我们安排了13项战略任务,每一项战略任务都有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支撑,使得这部规划落地落实有了保障。

所以,这个规划一定会在宁波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指标设置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中国经济导报:这次规划有哪些创新之处?

张文杰:这次规划《纲要》在指标设置上与以往规划有所不同,设置了口岸进出口总额占比、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等新指标,涉及经济发展、开放合作、生态建设、民生服务、高效治理5个方面、32个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9个、约束性指标13个。这是规划蓝图的定量化表达,对规划实施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设置指标时,我们在落实上级要求、衔接重要部署、兼顾统计考核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更加突出创新转型导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此,《纲要》设置了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人才资源总量等指标,进一步强化创新发展导向。

二是更加突出枢纽功能建设。“十四五”期间,国家层面把构建新发展格局摆上重要位置,《纲要》设置了口岸进出口总额全国占比、机场旅客吞吐量、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等指标,进一步突出宁波作为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的作用导向。

三是更加突出补齐民生短板。《纲要》着眼创造更高品质生活,设置了每万老年人持证养老护理员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等指标,以推动相关领域公共服务质量提升。

四是更加突出治理能力提升。当前,社会转型不断加速,提升政府依法治理、集成治理、数字治理、安全治理能力愈发迫切。为此,《纲要》设置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比、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指标,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水平开放,坚持制度创新的核心地位

中国经济导报:规划对当前及今后的形势作了分析,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作为沿海开放大市,宁波需要怎么做?

张文杰: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也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十四五”时期,宁波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以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为目标,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为依托,深入挖掘开放发展新优势,推进全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做好五个方面:

一是力争在制度型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实施一批重大制度创新举措,加快构建对标国际一流的开放型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衔接的市场规则制度体系。

二是力争在开放平台建设上取得更多成果。深入实施港口联通、产业合作、贸易往来和民心沟通等工程。纵深推进“一带一路”中意(宁波)园区建设,深化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等。

三是力争在双循环畅通上作出更大实效。构建高效的内外流通网络,打造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链接全世界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等。

四是力争在贸易创新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深入实施外贸双万亿行动,大力招引能源贸易、大宗商品等领域国际巨头设立运营总部或分支机构,打造国家重要进口基地,推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转口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发展等。

五是力争在双向投资合作上实现更大提升。打造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支持企业赴境外开展投资合作等跨国经营活动,争创国家级境外产业园区,健全海外风险预警防范处置和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等。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中国经济导报:我们注意到,“十四五”规划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城市建设,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张文杰: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期间,宁波城镇化快速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东部新城、文创港等一批重点城市功能板块加快建设。

面向“十四五”,我们设定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总目标。这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同唱好杭甬“双城记”,全面构建宁波都市区,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两翼提升、三湾协同、多极支撑、全域美丽”市域发展总体格局,实现城市能级、功能、品质整体跃升。

二是以国际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为引领,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推动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发展,建设至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至上海及宁波都市区内“1小时”、宁波市域内“30分钟”交通圈,统筹建设电网、水网、油气管网,打造安全可靠、高效便捷、智慧绿色、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互促共进,聚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行政管理、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市场经济体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好的城市离不开文化积淀,所以第四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促进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相适应。

五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与绿色发展并举、生态增容与治污减排并进、制度建设与政策激励联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让绿色成为最动人色彩。

通过上述发展,争取使我们的城市最终实现市域空间布局优化、城市核心功能增强、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具有时尚元素、港城特色、江南韵味、国际气派的城市形态。

推动社会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是群众最为关心的,规划有哪些统筹安排?

张文杰:让老一辈享有美好的晚年生活,让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护,让下一代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宁波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花大力气要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十四五”时期,随着宁波经济发展加快向第二个万亿目标迈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在《纲要》编制过程中,围绕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这“一个总目标”,着重强化“四个突出”,来推动社会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系统谋划,实现普惠均衡。坚持以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导向,将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品质作为宁波争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争取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衔接,同步编制公共服务“十四五”专项规划,以及教育事业、卫生健康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研究出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在规划层面统筹好普惠均衡。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实现精准施策。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立足高水平实现“七个有”的新目标,采取精准可量化的切实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教育方面,实施“上好园”等攻坚行动,到2025年,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100所以上,累计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万个;医疗服务方面,实施优质医院、优势学科、优秀人才“三优引进行动”,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确保所有区县(市)疾控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到2025年新增三级医院6家以上;养老服务方面,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老旧小区和家庭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

三是突出协同创新,实现融合共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找准切入点,率先突破、率先成势,不断完善多元化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公共服务跨界融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普职融通,加快建设民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大学,打造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大力支持社会办医。支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探索建设为老服务综合体,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四是突出数字化牵引,实现智慧智能共享。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谋划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加快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健全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一体化在线学习平台,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深化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市域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做大做强宁波云医院。建设市智慧养老平台,建立健全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应用推广。

确保规划转化为发展实效、企业实感、群众实惠

中国经济导报:“十四五”规划描绘的蓝图十分鼓舞人心,请问下一步在推动规划有效实施方面有什么样的安排?

张文杰:一个好的规划生命力在于落地实施。下一步,我们将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确保美好蓝图转化为发展实效、企业实感、群众实惠。这方面,《纲要》也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

一是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均须依据市发展规划编制,所有市级专项规划在今年6月底前发布,确保全市发展“一盘棋”。

二是完善一套“机制”,即形成从任务分解到协调推进、从监测评估到监督考核的工作闭环。目前,我们正在制定《纲要》重点任务分解方案,明确任务清单、责任单位和进度要求,并通过开展年度监测评估、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实施一批“重大”,即紧紧盯住《纲要》提出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建立“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机制,健全要素、资金、政策等保障体系,打造一批现代化建设标志性成果。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