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摘要:合肥都市圈发展扩容提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持续深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增长引领作用持续发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启动建设,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产业和特色经济不断壮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十三五”时期,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介绍,“十三五”前4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2019年总量达到37114亿元,在全国位次由2015年的第14位提升到第11位;人均生产总值达58496元,由第25位大幅提升到第13位。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转变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的同时,安徽省产业结构加速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服务业比重超过50%。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粮食总产上升到2019年的第4位,实现“十七连丰”。2019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5%,比2015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于德志介绍,“十三五”时期,安徽省聚焦优势新兴产业,推出了“三重一创”重要举措,先后建立26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37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51个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27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近5年,全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年均增速达17.7%。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和铜陵先进结构材料等4个战新产业集群入列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7个重大工程建设,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00余家,累计实现产值超1700亿元。
创新驱动成果丰硕。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立柱架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636家,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20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8件。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建设,2019年进出口总额接近700亿美元,累计已有88家“世界500强”企业来皖投资。“一圈五区”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合肥都市圈发展扩容提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持续深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增长引领作用持续发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启动建设,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产业和特色经济不断壮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此外,安徽脱贫攻坚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超过30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完成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任务。(李应松 )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