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为媒 遇见蓟州”集中采风启动
摘要:今年以来,蓟州区坚持“高站位、强统筹、搭平台、创亮点”工作思路,做好“引”“送”“融”三篇文章,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蓟州特色样板。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李亚柯 记者朱波报道 4月2日下午,天津市蓟州区委宣传部举行“春风为媒 遇见蓟州”集中采风座谈会。天津市蓟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凤林;蓟州区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金福鹏;蓟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崔彦海;蓟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建斌;天津盘山风景区市场营销部部长段淑红出席,汇报蓟州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携手为美好蓟州宣传推介、涨粉扩圈、加油鼓劲。
刘凤林指出,蓟州区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聚焦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系统实施“1+4”工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2025年,蓟州区重点围绕做好“五个协同”持续发力。
规划协同,在大局大势中谋发展
作为京津冀重要生态涵养区,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蓟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典范城市奋斗目标和“三地一城”功能定位(即非首都功能特色承接地、京津都市服务保障基地、国家休闲度假目的地、宜居的山水文化名城)。今年蓟州将联合北京平谷、河北兴隆启动打造“美丽中国”示范标杆,研究谋划京津冀(平蓟兴)一体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成为京津冀“两山转化”示范样板。
机制协同,在区域联动中寻合作
一是巩固扩大“平蓟三兴”合作成果,推动四地在农业、文旅、商务等重点产业领域合作创新突破。二是落实好“京东黄金走廊”共建机制,组织赴通州、北三县等地考察对接,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协作。三是坚持“活动搭平台、活动促协同”,借助盘山开山节,主场举办“美丽中国万里行(天津蓟州站)暨第二十届天津盘山开山节”活动,联合推介文旅资源,扩大京东文旅圈。
产业协同,在资源导入中促提升
一是承接资源,抓牢疏非功能“牛鼻子”。2025年将举办专场推介会2场,推动签约北京地区项目超30个,实现新增北京项目投资额20亿元以上。二是引客入蓟,做响文旅“一号亮点”。加快春山里游乐园设备更新、潮玩谷旅游度假区(二期)等文旅项目实施,年内完成项目投资5000万元,再发展精品民宿45家,累计达到450家,在市外游客占比50%的基础上再有突破。三是农品进京,丰富方便市民餐桌。推动蔬菜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1家环京蔬菜基地、3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开展进国家部委、进央企、进国企展销20次以上,力争蓟州农品北京销售额增长10%。
服务协同,在共商共建中增质效
一是深化教育合作,选派170名干部教师赴京津开展教育培训和跟岗实践活动,向河北地区职业教育学校投放招生计划120人。二是深化医疗合作,拓展与北京常春藤医学人才联盟、中日友好医院等合作项目,持续扩大京津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范围。三是深化就业服务,与周边地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搭建起与京冀地区人才交流平台,联合开展招聘活动3场。四是深化政务服务,持续开展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优化“京津冀跨省通办”服务专区,加强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交流。五是深化交通联通服务,积极对接平谷区、三河市持续推进轨道交通22号线东延工程前期研究;对接唐山市确定京抚—通武联络线跨省界线位,力争纳入两地规划及计划。
安全协同,在联防联控中保稳定
一是抓好生态环境安全,跨区域在地表水控制断面、空气污染防治、跨界水域治理等方面共同研究联防联控举措,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二抓好联合应急安全。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水上救援、河道抢险、森林火灾扑救等科目实战演练,2025年计划组织开展联合应急演练1场。三是抓好政治保障安全。把守卫首都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决防止涉首都地区安全风险隐患流入北京,筑牢首都“护城河”。
今年以来,蓟州区坚持“高站位、强统筹、搭平台、创亮点”工作思路,做好“引”“送”“融”三篇文章,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蓟州特色样板。
一是“引”入北京优质资源。坚持高层对接、高位推动,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跑部委、访京企,相关单位主动在京办推介、搞展销,全区对接北京资源88次,市场化协作承接中电建30MW风电、大唐盘山供热站扩容、中国华电60MW风电等北京项目,项目落地投资额5.11亿元。
二是“送”好协同协作服务。一方面,正在加快布局一批“风光火热储”和抽水蓄能等总投资600亿元的新能源项目,着力打造京东绿色能源供应基地,向京东地区输送能源服务;另一方面,在北京举办“乡镇(园区)+协同”的专场对接推介活动,采取“推荐式”“点单式”双向模式,帮助乡镇园区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激发镇域经济活力。
三是“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深化“京东黄金走廊”共建机制下,积极对接京唐秦发展轴地区,今年3月5日,蓟州区组织代表团赴唐山市进行考察学习,双方围绕交通互联、产业互促、文旅互融、农品进京、康养发展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对接交流,依托各自优势特色,积极寻求深入合作交汇点,做实“黄金走廊”,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李亚柯摄影)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