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建立“信用+金融”服务体系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摘要: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逐步打造企业“以信获贷,以贷促信”良性循环,持续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发展网讯 中小微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制约其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关于加强小微企业融资工作的决策部署,方城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逐步打造企业“以信获贷,以贷促信”良性循环,持续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信用+融资”征信链,激活信用数据价值。依托方城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搭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之间的“可用不可见”,利用企业纳税、社保、水电缴费、供应链交易等信用数据,构建多维信用画像,减少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使轻资产小微企业也能获得贷款。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企业经营状况,动态调整授信额度,提升评估精准度,大大提升了银行授信和放款效率。通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贷前失信筛查、信贷需求对接、贷中监测预警、政策兑现信用激励等服务,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题。
二是完善信用融资服务机制,建立信用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认定、信用修复等关键环节机制,在风险防控手段与政策的指引下,形成统一、规范、完整的信用融资体系,以平台为抓手,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构建企业守信用、机构辅助创新、政府支持推动的信用融资机制。制订29个部门50个领域的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文件,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开展多部门协同监管并进行交叉分析应用。实行联合奖惩,把联合奖惩系统嵌入到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等系统,产生有效奖惩案例2340条。
三是用活用好“信易贷”,助企纾困“解难题”。依托“信易贷”平台金融服务模式,实现“一键申请、智能审批、快速放款”,缩短贷款周期,积极引导县域内各商业银行增强利用信用信息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能力,把“信易贷”平台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APP及银行审核平台相结合,自动化生成信用评分,降低人工审核成本,信用数据帮助金融机构更精准识别优质企业,降低风险溢价,推动贷款利率下行,确保“信易贷”、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政策红利惠及广大市场主体。止目前,企业(个体工商户)入驻市信易贷平台37337家,省“信易贷白名单”企业1125家。
四是推进“信用+整村授信”,提供创业致富“加速器”。持续加强“银政联盟”,发挥“金融链长+整村授信”主引擎作用,深化金融服务应用,行政村根据前期的信息采集结果,向银行推送信用白名单,进一步解决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方城县农信社全面推进“1+2+3+N”全方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方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三农”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充分发挥“整村授信”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已完成信息采集建档181640户,授信4.24万户,授信金额65.84亿元,用信2.69万户,用信金额43.23亿元。
五是创新“信用+信贷产品”,激活小微企业“动力源”。为强化和培养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各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效能,采取纯信用、无担保和3分钟放贷线上审批的模式,提高信贷的可得性,有力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银行在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上,推出“极速贷信用”“极速贷信用户”“极速贷法人保证”“产业链贷”等产品。推动银行机构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弱化对抵押物的依赖,增加信用贷款比重。结合小微企业特点,创新推出订单贷、知识产权贷等特色产品,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
方城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通过机制创新、精准服务、政策协同和科技赋能,全县融资规模显著增长,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新路径。自“信用+金融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开展以来,全县累计授信小微企业3210户,17.67亿元,累放贷款3136户,金额14.85亿元,其中首贷340户,续贷2796户,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这一经验不仅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一数据整合破局融资困境。金融机构通过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构建信用模型,使小微主体获得无抵押贷款;推动政务数据与金融系统对接,企业凭纳税、社保记录即可“秒批”信贷。这表明,多维数据融合能突破传统征信盲区,将“信用白户”转化为可评估资产。
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依托信息平台实时信用监测取代静态评估,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响应速度,避免“永久失信”阻碍经济活力,刚柔并济的信用制度既能约束失信行为,又为纠错留出空间。
三惩戒修复平衡市场秩序。方城县创新建立“两书同达”提醒机制,轻微行政处罚免申即享信用修复机制,避免“永久失信”阻碍经济活力,既能约束失信行为,又为纠错留出空间,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信用金融化需以“数据资产化+动态风控+制度包容”为核心,通过技术赋能打破信息孤岛,政策设计平衡风险与包容,最终实现“信用越强,成本越低”的正向循环,为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剂”。未来,方城县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为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方城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