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永城:三措并举打造机动车维修行业优质营商环境
摘要:着力破除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机动车维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发展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永城市各部门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足行业发展实际,创新实施精准化、人性化服务举措。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永城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前移服务阵地、化解矛盾纠纷、推行柔性监管等系统性改革,着力破除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机动车维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驻扎维修园区,精准服务企业
为更好服务汽车维修行业,该市在机动车维修企业集中的园区设立服务站点,由交通运输局派遣工作人员长期入驻,与维修经营业户零距离沟通,及时提供帮助和解决困难。园区圣业汽车维修公司在需要办理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业务时,面对诸多复杂的审批流程和材料要求感到无从下手,服务站点工作人员得知后,主动联系圣业汽车维修负责人,详细讲解政策,协助整理申请材料,指导其完成网上申报。原本需要花费5天,且可能要往返多部门办理的手续,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仅用1天就顺利完成,让圣业得以快速开业运营。据统计,服务站点设立以来,已帮助园区内50余家汽修企业解决各类审批和经营难题,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服务。
聚焦群众需求,解决质量纠纷
机动车维修质量纠纷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有效化解矛盾,该市在维修园区成立了“机动车维修质量纠纷调解中心”,在接到群众投诉后,24小时内响应,48小时内组织双方调解。自该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调解维修质量纠纷1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有效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和行业秩序。
车主赵先生的车在维修后出现异常,与维修厂协商无果。调解人员介入后,迅速组织专业检测,明确责任,最终促使维修厂免费返工,赵先生对处理结果十分满意:“本来以为要扯皮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太感谢了!”。
推行“轻微首违不罚”,包容审慎监管
为给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该市大力推广“轻微首违不罚”制度。某小型维修企业因疏忽,未及时更新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变更信息,属于首次且情节轻微。执法人员在检查发现后,并未直接处罚,而是向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现场指导企业完成信息更新同时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这一举措既纠正了企业的违规行为,又给予企业改正机会。自实施“轻微首违不罚”以来,已有20余家企业受益,企业对监管部门的满意度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合法经营的意识。
通过构建“前端服务+中端调解+末端监管”的全链条管理体系,该市机动车维修行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获得感显著增强。下一步,该市将不断探索创新,以更精准的政策供给、更贴心的服务举措、更规范的监管机制,推动机动车维修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提供坚实保障。(刘伟奇 张天)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