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江苏出台15条举措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2025-02-26 14:45 中国发展网

摘要:《若干措施》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四个方面15条举措,努力托起万千家庭稳稳的幸福。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雪飞报道  日前,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江苏省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进行解读。《若干措施》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四个方面15条举措,努力托起万千家庭稳稳的幸福。

江苏省卫健委主任谭颖介绍,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首先要保证“生得安”,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救治是母婴安全的重要保障。江苏省已在全国率先制定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和新生儿安全风险评估规范,还率先建成了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已累计建成245个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同时,在“育得好”方面,江苏省全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实现了设区市儿童医院全覆盖。接下来江苏省将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强化儿童心理健康等儿童保健服务,关注儿童早期发展。

据江苏省医保局副局长朱丽菁介绍,江苏省全力确保女职工产假期间生育津贴足额发放。2024年,全省共发放女职工生育津贴30万人次、共计83亿元,减轻了用人单位在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工资性成本。江苏省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带量采购,全套检测费用降幅达50%。此外,推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以通过“家庭共济”来支付产前检查计划、生育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部分。

据悉,自2024年7月起,江苏省将13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和分娩镇痛等项目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以提高生育支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累计受益人数超过了17万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过了2.7亿元,有力破解了有生育意愿家庭不能生、不敢生的困扰。

《若干措施》提出大力发展托育服务。通过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多层次托育需求。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郝琳表示,近年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托幼托育、基础教育、医疗健康等公共服务的动态调整,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精准性。推动各项生育支持政策有效落实,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支持各地普惠托育、妇幼健康、儿童医疗、普通高中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郝琳介绍,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将结合江苏实际,制定具体配套政策文件来完善托育服务成本分摊机制,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此外,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崔春霞表示:“教育均衡供给,提升公平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江苏省教育厅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在学前教育方面,将重点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优化农村边远地区以及城镇流动人口集中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在普通高中方面,将积极应对高中阶段生源高峰,做好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建设布局规划及教育用地预留工作。

下一步,江苏省将坚持扩优提质,提升教育优质度。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保障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统筹育幼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促进校际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支持新优质学校成长。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为不同发展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样、更适宜的教育。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