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同心共绘乡村发展新图景
摘要:二月的纸坊镇,天气还未完全暖和起来。安高好已经忙碌了起来,他不仅要操心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中药材的春管,还要对接农户,指导小麦科学喷防,确保小麦秸秆回收的品质。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加大各类企业奖补政策宣传力度,积极组建产业联盟机制,促进各类企业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共同构建良好的发展格局。”早春时节,甘肃成县纸坊镇召开产业发展暨人才工作座谈会,凝聚产业发展力量,为青年创业绘出新图景。
在成县纸坊镇,青年返乡是一个热词。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返乡,不仅是看到绿水青山的潜在优势,更是满怀传承“土文化”、做好“土特产”的乡土情结。成县纸坊镇在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让青年这股力量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纽带和动力。
二月的纸坊镇,天气还未完全暖和起来。安高好已经忙碌了起来,他不仅要操心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中药材的春管,还要对接农户,指导小麦科学喷防,确保小麦秸秆回收的品质。
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开过大车,干过建筑,搞过装修,多年务工生涯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丰富的创业经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他看到了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决心返乡创业,成立了陇南高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小麦秸秆回收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而且还增加了收入,我们很感谢他。”纸坊镇代塄村村民曹旺平说。
纸坊镇作为成县农业大镇,农业产业是重中之重,该镇充分紧盯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党建为纽带,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模式,在乡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下,让农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充分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动产业联盟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全镇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走进纸坊镇梁河村,看到一派截然不同的景象:满目绿荫掩映着白墙黑瓦,错落有致的行道绿化带点缀乡间道路,移步异景令人赏心悦目。从偏远的深山贫困村到如今的共富村,村带头人梁兰兰功不可没。
人居环境改善了,如何与发展产业、富裕农民结合起来?去年,梁兰兰与同样有着乡村情怀的水务局驻梁河村帮扶队,经过深入沟通,达成合作共识。在驻村帮扶队的协调下,引进艾草生产设备,生产出艾绒、艾棒等艾草粗加工产品,研发出艾绒枕头、坐垫、足浴包等多款艾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产品销往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将遍地无人问津的野草变成群众致富的“黄金草”。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无人耕种的土地320亩种植艾草,带动群众1100多户种植500多亩,每年实现增收120多万元,实现了产业兴村的目标。”梁兰兰说。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乡村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就要更关注青年人才和产业的引进,才能真正带领老百姓实现共同富裕。在纸坊镇,他们有的回乡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有效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有的积极响应招引回村,种植艾草、半夏等中药材种植,巧变野草为增收致富草;有的创办公司,将小麦、玉米秸秆变废为宝,还有的摇身变为乡村创业带头人,从事起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带领群众走上产业增收的致富路。
“我们将聚焦拴心留才,营造人才服务新生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采取送培下村、专题培训、能人大户帮带等形式,定期开展粮食、中药材、果蔬、畜牧等种养技术培训、实践操作和跟踪指导,积极培育专业生产型、经营管理型、技能服务型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在全镇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为全镇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县纸坊镇党委书记李倬说。(中国发展网)
图为纸坊村返乡青年创立回收公司对小麦秸秆回收再利用 刘建军摄
图为纸坊镇梁河村研发的艾草系列产品 刘建军摄
图为草坝村返乡青年发展养兔产业带领群众致富 刘建军摄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