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智鸿委员: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及时且切实有效的干预
摘要:市各社区居民展开全面筛查,从而尽早发现处于疾病早期的 AD 患者以及潜在的高危人群。通过定期筛查与动态跟踪,确保能够及时捕捉到居民认知功能的变化。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广州即将进入“两会时间”。政协委员欧阳智鸿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峻挑战。2025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到 2030 年,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这一计划为各地AD 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广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广东省会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名列前茅。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为 AD 的发病提供了庞大基数,使得 AD 的防治工作尤为紧迫。
依据《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 年)》,本提案旨在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开展 AD 社区普筛和多元化干预,实现以下目标:到 2030 年,助力广州市达到公众对老年期痴呆防控知识知晓率、接受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人群认知功能初筛率、认知功能初筛阳性人群干预指导率不低于 80%;疑似认知障碍人群就诊率不低于 50% 。通过科学、系统的普筛工作,及时发现并识别 AD 患者,同时结合多元化的干预策略,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照护压力与经济负担,缓解社会在医疗及养老资源上的紧张局面。
欧阳智鸿介绍,本提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社区筛查活动,实现对 AD 患者的早期精准识别以及对高风险人群的有效筛选,进而为这些群体提供及时且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搭建社区筛查体系
在社区层面构建一套完善的筛查体系,运用科学化的评估方法,结合专业的临床判断,对广州市各社区居民展开全面筛查,从而尽早发现处于疾病早期的 AD 患者以及潜在的高危人群。通过定期筛查与动态跟踪,确保能够及时捕捉到居民认知功能的变化。
实施多元化干预策略
主要包括个体化分层分类管理和多手段干预方法的实施,为不同病程阶段的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与支持,从而延缓AD患者病程的进展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1.分层干预。根据筛查结果,将人群划分为认知正常、SCD(主观认知下降)、PreMCI、MCI、轻度AD、中度AD和重度AD等不同阶段,实施个性化干预。
2.分类干预。治疗措施需结合AD、血管性痴呆(VD)或混合型痴呆(MD)等不同病因类型,分别采取对应的干预方案。医院承担专业诊断和医学干预的职责,社区和家庭落实持续的生活照护和康复训练,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的闭环模式。
多元化干预策略的实施又可以分为预防性干预与康复性干预。预防性干预适用于尚未患病但存在认知衰退风险或已出现SCD、MCI的人群。社区可通过倡导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规律作息等积极生活方式及组织脑力活动、运动和认知训练项目等活动,帮助社区活力老人增强认知储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交互动,促进居民的脑力和身体健康,降低疾病发生和延缓认知衰退的进程。康复性干预主要面向确诊AD患者,主要于专科医院进行。是在药物的基础上给予非药物治疗,旨在维持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对于病情稳定的出院患者,医院应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紧密合作,提供照护培训和支持,确保患者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的照护得到持续性和一致性。
提升公众认知度
通过多样化的社区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如举办 AD 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开展社区义诊等,向广大居民深入普及 AD 的病因、症状、预防方法、治疗手段等知识。增强居民对 AD 防治的重视程度,纠正公众对 AD 的误解,消除对 AD 患者的歧视,营造包容、理解、支持的社会氛围,让 AD 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在社会中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推广与完善干预模式
在部分社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构建的切实有效的多元干预模式逐步推广至广州市更多社区。在推广过程中,持续收集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教训,对干预策略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通过长期的努力与实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取得显著的 AD 防治效果,为广州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在应对 AD 挑战时提供可借鉴的成熟模式与宝贵经验,推动全国 AD 防控工作迈向新台阶。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