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抢人”正当时——从开年招聘看就业市场新变化
摘要:从1月中旬至2月11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2万场,发布岗位15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列、专机、包机1.5万辆(列、架)次,输送劳动者37万人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荆文娜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我国各地相继迎来招工和求职热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消息显示,各地春风行动全面展开,春节期间持续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专车、专列、包机服务,帮助劳动者早返岗、企业稳开工。从1月中旬至2月11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2万场,发布岗位15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列、专机、包机1.5万辆(列、架)次,输送劳动者37万人。
从各地招聘情况来看,今年开年后的就业市场显示出一些新变化。
AI热潮为就业市场增添动力
产学研联动破解供需“壁垒”
近日,“乐业上海优+”行动——2025年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综合性大型招聘会举行,这是上海今年首场全市性大型招聘会,以“1+15”市区联动方式举办,共有超过1000家企业参加,提供超2.6万个招聘岗位,其中,主会场参会单位500家,提供超1.4万个招聘岗位。
据了解,招聘会的主会场设立了12个专区,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行业,更是瞄准了尖端人才的人工智能类岗位。参加招聘会的不少科技企业表示,亟需技术类和算法类的高阶人才。
与此同时,近日知名企业纷纷高薪招聘人工智能人才引发市场关注。不仅是人工智能企业人才需求激增,华为、字节跳动、宇树科技、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也对AI人才求贤若渴,纷纷发布薪资待遇可观的岗位招聘信息。
在AI大模型领域,人才是制胜的关键要素之一。春节期间,随着DeepSeek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爆火出圈,进一步推高AI热潮,AI技术的爆发使得人才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和投身意愿不断增强。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33.4%)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亦以69.6%的求职增速位居职业榜首。在招聘端,人工智能行业招聘增长,人工智能工程师以21319元的平均招聘月薪领跑职业第一,印证了国内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崛起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向奔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将对就业带来三个层面的影响。从基础层面看,通用大模型带动高端研发、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建设相关岗位兴起;从中间层面看,行业垂直模型在细分行业中推动岗位升级;从个体层面看,则进一步拉动个体创业与灵活就业,加速创新岗位的涌现。
值得关注的是,在AI深度应用、企业“抢人”的背后,人才供需仍存在“错位”矛盾。据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600万人,而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人。业内人士认为,AI领域研究成果更新快、工具框架迭代快,大多专业人才所学知识局限性大,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所需结构失衡,呼吁通过产学研有效联动,破解人才供需“壁垒”。
招聘时间不断提前
服务对接日益细化
开年后就业市场的另一个变化是,随着春节过后全国开工复产节奏的加快,用工需求也日益旺盛,不少地方开启“抢人”模式,而“下手”时间变得越来越早。
在浙江,一些企业在春节假期就接到了不少订单。假期一结束,浙江金华就迅速组织招工团奔赴西部地区开展招聘。浙江省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政表示,今年比去年早到了一两天,定向为四川巴中的求职者投放了40万流量的招聘信息。尤其是电子电器、农业装备、新能源汽车、日化、户外用品等企业的用工缺口较大。
比金华“出手”更早的是杭州。据了解,今年1月8日,杭州就组织16家优质企业,带着1280个岗位,前往贵州省六盘水市,开启了往年要安排在春节后才举行的新春招工活动。此外,浙江多地人社部门、企业春节招工不打烊,落脚点甚至细分到“走村入户”。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开始深耕细分市场,走“专精”路线。这一需求直观体现在薪资待遇上,例如在一些地方,自带证书的技能人才月薪可达1万元甚至更高。面对当前新需求增多的情况,各地将招聘服务细化为不同层级,精准对接各类需求,为劳动者与企业搭建起高效对接桥梁。
为帮助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就业,广西南宁技师学院等6所技工院校与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品牌企业结对共建,合作方向涵盖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
在湖南,行业专场招聘聚焦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定向邀约比亚迪、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推出技术岗、管理岗等高匹配度岗位;群体专场招聘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开展定制服务,为返乡青年开设“家门口招聘会”。
增岗提技
让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意愿增强
抢抓节后生产黄金期,“2025年春风行动”正在全国展开。联通数智智慧足迹大数据分析发现,春节假期后,农民工返岗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二这五天时间里,广东和浙江农村劳动力均增加了40%。从陕西商洛丹凤县出发的这些大巴车,就搭载了657名务工人员前往长三角地区。
不过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新的现象正在发生。针对春节假期外出务工人员迎来的“返乡潮”,多地借机组织开展了“不打烊”的新春招聘活动,为各类求职者搭建就业平台,让有就业意愿的人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春节期间,在江苏省宿迁市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上,125家企业带来涉及企业管理、产品研发、生产操作工等就业岗位2万余个,吸引大量返乡劳动者前来咨询和求职。据了解,招聘会期间,宿迁全市589家企业共带来3.69万个就业岗位。宿迁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王若璇介绍,此次活动还首次将直播带岗的招聘间带到现场,吸引了大量的求职者在招聘间求职、咨询。据统计,截至2月4日,宿迁全市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91场次,筹集发布岗位信息3.69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68万人次。
广西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大省(区),农民工总量逾1400万人。据了解,从招聘会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广西农民工选择就地就近就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芊介绍,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持续巩固,稳就业积极因素不断积累,返乡就业创业的人员在逐年增加。目前,广西有720万左右的劳动力在广西务工。
面对有意愿在家门口就业的返乡群体,这段时间以来,各地有关的技能培训也没有停歇。在云南文山州,一些村民接受挖掘机、电商运营、植保无人机等专业培训后,决定留在家乡就业创业。特别是在学习无人机操作技术后,村民学到的新技能将在吊运、打农药、撒肥等场景中得到较多运用。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