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癌症患者重获新生”“百草能治千种病”……虚假医药广告变身“山寨报刊”骗基层群众

2025-02-10 10:30 新华网

摘要:近年来,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开展“神医”“神药”广告专项整治工作。2024年以来,广西全区已查处相关案件74件。

“癌症患者重获新生”“百草能治千种病”“当天见效不复发”……在部分农村地区,一些未经审批、内容浮夸的医药广告,被印刷成报刊样式,伪装成正规报道并以免费赠阅的方式在农村地区散布,误导受众、扰乱医疗秩序。

这些“报刊”如何产生?如何传播?如何整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医药广告变身“报刊”瞄准农村

记者在西部一省区几个村屯采访,不时看到名为《新农村信息报》《中国阳光都市报》的“报刊”,散布在村道或一些村民家中。翻开这些刊物,一个个大字标题如“癌症患者重获新生”“百草能治千种病”“当天见效永不复发”等引人注目。

仔细阅读后发现,“报刊”内容全是关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宣传案例。此外,这些“报刊”并未标注正规刊号。

在脱贫户何勇家中,记者看到一张张载有“神医”“神药”广告的图文刊物摆放在卧室中,部分刊物被用作窗户遮阳或被粘贴在墙壁上。细看之下,这类刊物内容中不乏“特效药”“有奇效”等夸张词汇,甚至还包含一些低俗内容。在被问及此类广告刊物是否可信时,何勇说:“我识字少,看着这些图片挺真的,如果有需要会考虑试试。”

记者拨通《新农村信息报》上的电话,一位自称陈主任的男子说,该报实际是自己中药堂的广告,通常会在当地市场、车站等人流较多的地方免费发放。

当记者询问“报刊”上刊登的诸多病症是否都能医治时,对方称都能医治,若患者没时间现场就医,还可远程问诊并开好中药帮忙邮寄。

“陈主任”还透露,自己店的广告刊物通常与当地印刷店合作,或在网络平台定制,样式为报刊,整版为自家中药堂的宣传信息,“把宣传广告印成报刊分发,同一般广告相比,大家肯定能多看几眼,来我这里的人就更多了。”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线上线下的印刷店,都有承接此类广告刊物印刷甚至设计的业务,印1000份的价格在500至1000元之间。

一家网络印刷店的经营人员说,只需提供广告内容,他们就能帮客户设计成报纸样式,此外还提供报刊起名服务,且印刷这种“报刊”无需任何资质,“就像印小广告一样,想怎么印就怎么印。”

多地专项整治“神医”“神药”广告

记者调查了解到,全国多地曾对非法报刊杂志等进行严查严打,掐断其制售、传播途径,取得较好效果。但近年来一些广告再度披上报刊“外衣”,面向农村法律意识薄弱、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龄偏大的受众群体进行传播。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农村基层地区信息传播渠道有限,却有着强烈的信息需求,容易让非法刊物混入其中并流行开来,“不良广告刊物除宣传虚假医学信息外,还可能涉及虚假社会新闻、色情等内容。”

在西部一乡镇独自居住的甘春梅年过八旬,阅读报刊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她经常遇到不少伪装成报刊的广告,“我看报久了也能分辨出哪些是假报,有时候会捡回来当柴火烧,上面的内容难免会看两眼,一些信息确实很有误导性。”

在基层,像甘春梅这样有一定知识并经常阅读正规报刊的老年人不多。许多老年人留守在家,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容易受骗,这给了非法刊物滋生的土壤。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广告科科长邱振强介绍,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查处“神医”“神药”广告,市场监管部门利用农村圩日人流量大的特点,邀请南宁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服务协会、辖区医疗机构、禁毒办以及药品经营企业深入部分乡镇街道,向群众科普药品安全知识和真假药品鉴别常识,为老百姓药品使用安全保驾护航。

“非法刊物广告形式日趋多样化,且能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包括网络、社交媒体、线下宣传等,导致监管难度加大。”邱振强说,尤其是一些产品的网络销售存在虚拟性、隐蔽性和跨地域等特点,给监管造成很大困难。

非法广告“斩草除根”需强化监管打击

面对不断变换形式传播的非法医药广告,全国多地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打击查处力度。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查处各类虚假违法广告案件4.76万件。

近年来,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开展“神医”“神药”广告专项整治工作。2024年以来,广西全区已查处相关案件74件。2024年以来,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领域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紧盯“神医神药”广告乱象,持续加强医药广告排查治理,将“神医神药”广告纳入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着力规范医药广告市场秩序。

受访者认为,非法刊物中所宣传的内容不但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扰乱医疗秩序,更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多方建议制定长期有效的打击机制,共同净化医疗市场,保障基层群众的医疗健康安全和可靠信息获取渠道。

基层受访者建议,要深挖细查“神医”“神药”背后的广告经营者,对违法犯罪人员给予一定的惩戒,斩断违法广告经营链条,积极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整治工作。

姚华等人建议,要针对农村读者的信息需求,畅通报纸、杂志等健康读物进入农村、偏远地区的渠道,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信息素养和健康意识,让更多的老年人获取正确的信息。同时,相关部门、基层单位要加大对非法广告的打击力度,通过宣传帮助基层高龄群体了解如何辨别信息真伪。 (文中何勇、甘春梅为化名)(新华网 记者赵欢林凡诗)

 

责任编辑:刘丹阳

(原标题:“癌症患者重获新生”“百草能治千种病”……虚假医药广告变身“山寨报刊”骗基层群众)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