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非遗进社区 文化过大年
中国发展网讯 金蛇福写三阳泰,紫燕联开四海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近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新春赠春联送祝福”非遗活动。
由通渭县博物馆联合共青团通渭县委、美术馆走进“红石榴”社区(水墨兰苑),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在送春联区域,来自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老师,凭借深厚的书法功底,笔锋游走间,一个个苍劲有力的“福”字和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联跃然纸上。字体或端庄大气,或飘逸灵动,“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等传统春联,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当地优秀书法少儿们也不甘示弱,他们虽笔法稍显稚嫩,但充满朝气与热情。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着福字与春联,将对新年的期待融入其中。这些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优秀书法少儿们手写春联 许文逸摄
居民们有序排队,领取自己喜欢的春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场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大爷董克章拿到春联后喜笑颜开地说:“手写的春联才有年味,这一个个字都带着书法家们的祝福,比印刷的春联有意义多了。”
剪纸艺术区同样热闹非凡,非遗剪纸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剪刀在彩纸上轻快穿梭,纸屑纷飞间,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逐渐成形。有栩栩如生的蛇年生肖剪纸,灵动的蛇身仿佛要从纸上跃出;有寓意吉祥的 “连年有余”,活灵活现的鱼儿仿佛在水中游动;还有象征幸福美满的 “花开富贵”,娇艳的花朵仿佛散发着阵阵芬芳。
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居民们纷纷动手尝试。一些孩子们跃跃欲试,在认真的剪裁下,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份剪纸作品。“今天我剪了一个春字和福字,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喜乐。”小朋友刘雨萱说。
小朋友跟着剪纸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 许文逸摄
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淑兰展示着自己的剪纸作品,高兴地说:“在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我剪了一个蛇和福,为大家送祝福,祝大家在蛇年新春快乐、阖家欢乐。”
儿童串糖葫芦的活动区域也热闹非凡,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山楂、葡萄等水果,串成一串串红彤彤、酸甜甜的糖葫芦。这不仅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更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乐趣,传承了民俗记忆。
居民带着孩子一起体验制作糖葫芦的乐趣 许文逸摄
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的展板观看区。此次展览以中国传统配色中的红、蓝、绿三色划分不同单元主题,展览选用了多件与蛇相关的重要文物,各式蛇类标本,生动展现了蛇之形态,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蛇形象,寓意福蛇贺岁。展板上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让居民们深入了解了蛇在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和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通渭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走进红石榴社区,举办赠春联、送福字、剪纸等非遗活动,弘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了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同时也增强了社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未来,通渭县各单位将继续携手,以更多样的形式、更丰富的内容,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让文化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广大群众。(包雪瑞)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