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通渭:奋进中的精彩答卷

2025-01-17 11:08 中国发展网 李娟

图为夏日的青岛林,郁郁葱葱 陈佰万 摄

中国发展网讯 2024年,甘肃省通渭县于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发展势头迅猛。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向好转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内涵日益丰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答卷。

项目提速推进 积蓄发展新动能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2024年,通渭县扎实开展“冬日无闲•大抓项目”“奋战黄金季•全力攻项目”行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项目建设的热潮。

全年重大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共实施146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0亿元,同比增长29.5%。众多具有关键意义、支撑作用与引领价值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如G247线会宁(侯家川)至通渭段顺利通车,S565线襄常公路也具备通车条件。这些交通项目的建成,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更为通渭县的经济交流与发展打通了“大动脉”。

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注入源头活水。通渭县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以高水平举办中药材、书画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为契机,广邀四方宾朋,共话合作发展。新签约项目32个,签约额95.8亿元,西布猫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蔬菜种植等项目纷纷落地通渭,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立足长远,才能行稳致远。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通渭县超前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实施重大项目谋划遴选,储备拟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项目44个,总投资1341.6亿元。这些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为推动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图为通渭县1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 陈佰万 摄

产业聚链成群 激活发展新活力

随着黄芪产业在通渭县落地生根,原本空闲的冬月也忙碌了起来。马营镇黄芪种植大户李彦华一边打理着待以加工的黄芪,一边介绍当年的收成:“今年种的700亩黄芪,根粗质优,亩产最少在1000斤,最好的可以达到1400斤,是产量最好的一年。”

近年来,黄芪、金银花等中药材成为通渭县重点培育的主导富民产业。目前,全县金银花和黄芪种植面积双双突破15万亩,带动约6万户农户参与,户均年收入超2.5万元。中药材年交易量达5.5万吨,市场交易额突破1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8亿元,构建起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

通渭县还全面推进各类产业协同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4.3万亩高标准农田,发展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落实1103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69.2%;发放奖补资金2430万元,提振群众养殖信心;改造2297亩低产果园,种植6.5万亩蔬菜;规范提升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295家家庭农场;3000吨中药材提取线、5000吨纯马铃薯宽粉生产线建成投产;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3个10万千瓦风电、“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共享储能和独立储能电站等项目加快推进。

如今,全县已形成草畜产业全域发展,东北部与西南部乡镇侧重果品产业,中南部乡镇聚焦花椒及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格局,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果农正在采摘苹果 张赛 摄

生态标本兼治 绘就绿色新画卷

冬日的通渭,寒冷但不失生机。远处的青岛林,犹如一道绿色屏障守护着通渭县城;牛谷河里,薄冰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细碎的光;公园里,孩子们在冬日的暖阳里嬉笑打闹,充满欢乐。

近年来,通渭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美丽通渭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植树护绿上,深入推进“绿满陇中”行动,完成生态造林封育14.2万亩,面山绿化4830亩,义务植树达267万株,通道绿化长度达273公里,全社会植绿护绿爱绿氛围日益浓厚。在水土保持方面,完成水土保持以奖代补省级试点,实施坡改梯4万亩,新建淤地坝9座,治理水土流失84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危害。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持续巩固煤质管控成效,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如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1%,蓝天白云已成为通渭县的日常风景。在水生态保护上,深化河湖“四乱”问题治理,实施锦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废水处理厂,并改造雨污分流管网22.8公里,确保了地下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此外,通渭县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危险废弃物管理力度,土壤环境质量得以持续稳定。

图为通渭滨河路风情 陈佰万 摄

城市内外兼修 打造宜居新家园

位于通渭县文化广场西侧的饮马巷,十余年来一直是流动摊贩的聚集地,脏乱差的巷道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县上今年对巷道进行了路面硬化和规范管理,并对巷道墙面进行了彩绘。墙绘展现了通渭的地方饮食特色,罐罐面、煮洋芋、烧烤等场景生动逼真,在感受浓浓烟火气同时,还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打卡拍照。

饮马巷的改造提升,只是通渭县委、县政府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渭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建管理念,统筹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打造宜居家园。

在城市建设上,通渭县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聚焦产业配套等短板,实施总投资34.2亿元的“十大城建工程”35项,已完成投资21.2亿元。新建3.2公里市政道路,多条道路建成通车或完成改造,城市路网更通畅。改造6个老旧小区地下管网,为2.2万户免费安装天然气安全设施。7个房地产项目有序推进,新增住房面积12.7万平方米。实施生态加密和景观提升工程,建成1.8公里道路绿篱、3个口袋公园和小游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1.2平方米,还建成书画联谊馆等,增添人文气息。

城市管理方面,树立“大城管”理念,开展“一难两乱”等专项整治。新增597个车位、139个充电桩,推进棚户区外立面改造,拆除违章建筑2318平方米。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创建4个智慧小区。规范850家商户,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有效解决,县城综合承载力和生活宜居度大幅提升。

展望未来,甘肃通渭县将继续砥砺前行,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拼搏,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李娟)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