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地开展深度牵手 千里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一重集团定点帮扶泗县纪实
摘要:2024年,中国一重向泗县捐赠12台全自动秸秆打包机,总价值超过300万元,助力泗县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民高效增收,加速泗县乡村振兴的步伐。
中国发展网讯 自定点帮扶以来,中国一重集团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赤忱的帮扶情怀,坚持统筹自身所能、泗县所需、群众所盼,高站位、高标准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3100余万元、有偿帮扶资金3800余万元,捐赠物资1500余万元,实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工业促进、人才培养等100多个项目,选派帮扶干部5名,为泗县探索强县富民现代化新路贡献了一重力量,谱写了一曲彰显央企担当、展现央企情怀的动人乐章。
产业发展:让乡村振兴巧借“东风”
初冬时节,暖阳高照。在安徽省泗县大庄镇东风村花卉苗木基地里,一盆盆茂盛生长的鲜花正在绽放。几个在大棚里务工的村民面带微笑,忙碌不停。
近年来,泗县东风村在中国一重集团的定点帮扶下,逐步走出一条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依托资源禀赋辐射带动产业链深加工,村子里相继建成东风村纯净水厂、香菇种植基地、菊花种植园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东风村巧借“东风”,成为皖北当地出了名的乡村振兴富裕村。
发展乡村产业是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持续提升增收致富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2015年以来,一重集团在产业帮扶上真金白银投,用心用情帮,倾智倾力扶,让乡村产业发展在泗县大地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
2018年,中国一重投入60万元,盘活村中闲置的岩层深水井,帮扶建设纯净水厂。水厂设有集水处理、装罐、包装等功能一体化的生产线三条:小瓶装生产线、5升桶装生产线和17升桶装生产线,日产20吨纯净水。地下资源变财富,水厂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群众收入得到增长,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2019至2020年,中国一重分两期投资620万元,帮助东风村建成千亩薄壳山核桃产业振兴示范基地。每年增加村集体收益15万元,带动当地200余人就业,村民施肥、除草等务工收益每年合计约70万元。预计达到盛果稳产期,年产值可突破500万元。村民流转土地获得收益,同时在家门口务工获得二次收益,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核桃林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家门口的“摇钱树”。
2021年,中国一重提供帮扶资金330万元建设东风村花卉苗木基地,基地占地50亩,建有综和办公区、科研工作室、展示厅等3200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2万平方米。经营项目包括花卉苗木、设施果蔬种植、休闲旅游观光三大类。该项目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带动就业50余人。“十四五”期间,该项目将被泗县扶持打造成为皖北地区最大的花卉种苗基地、省内知名的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2022年以来,中国一重集团分两期共投入73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东风村香菇种植基地。基地占地110亩,建有温室大棚97栋和冷库1座,年种植菌棒100万棒,产值700万元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4万元,带动就业100多人,工人工资发放总计200余万元。该项目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又一个产业“接力棒”,让东风村脱贫成果更加巩固,产业振兴呈现更好势头。
2024年初,中国一重帮扶东风村发展核桃林林下经济,投入帮扶资金近140万元用于采购菊花烘干设备和改建加工厂房,并探索村企合作经营模式,引入外部资本金15万元,专业管理人员1人,菊花种植及加工技术人员2人,合作种植金丝皇菊300亩。当年,实现年销售额超300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
为了带动更多人就业创业,中国一重集团还投入387万元,帮助定点帮扶地泗县建成一个“创业园”——泗县大庄镇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注册东风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全资子公司——安徽省虹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采用混合所有制和委托经营等多元经营模式,旨在强村富民兴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虹源公司既是一个合作平台,也是一个创新创业孵化器,通过引入外部企业、外部资本、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两年来,该基地以公司为依托,培育孵化出东风村粮油加工厂、东风村超市、菊花种植加工厂三个项目。”中国一重集团派驻泗县大庄镇东风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李亮介绍说。
企地合作:为地方工业发展蓄势增能
帮扶工作立足长远 重在“造血”。
自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中国一重发挥集团自身优势,促进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大力支持泗县“工业强县”战略目标,立足泗县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良好基础,依托集团下属农机公司,凭借专业的技术力量和雄厚的资金能力,同泗县合作研发、制造高端农机装备,提升泗县装备制造水平和实力,为工业发展蓄势增能,为农业强县建设增添动力。2020年以来,中国一重向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投资超3800万元,帮助销售“徽拖”牌拖拉机500多台。
作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一重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带动作用,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为出发点,先后向泗县重点扶持工业企业和泗县技工学校捐赠磨床、龙门刨床、龙门铣床、立式车床、普通车床、插床、钻床、焊接机械手等设备共47台套,捐赠钢板、焊条等多种原材料,价值超1000万元。“通过这些帮扶措施的实施,很好地补齐了泗县装备制造业的部分短板,有力提升了泗县机械加工制造能力,有效促进了当地的工业产业发展,企地一心,合力奏响泗县工业经济发展最强音。”泗县分管工业经济副县长雷广州补充道。
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富一方百姓
2018年以来,中国一重集团先后组织20多家下属子公司及员工,通过订单销售、员工购买等精准举措,自采泗县农副产品超600万元,帮销2亿多元。扩宽了泗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了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了农特产品品牌打造、质量提升,增强了商户、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激发了当地内生动力,为泗县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消费帮扶上,精准产销对接,扩宽销售渠道。中国一重通过电商销售、内部认购与线下展销三大板块,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农产品销售网络,打通消费帮扶“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依托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消费帮扶周活动和央企消费帮扶APP,促销泗县粉丝、金丝绞瓜、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帮助农户稳定增收。
中国一重通过引入人才和管理经验,推动泗县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转变,帮助泗县东风村注册“虹乡泉”、“虹东风”等品牌,塑强区域品牌,打造产业优势,一体化推进品牌树立、打造、宣传等全过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农特产品销量和竞争力。
惠民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中国一重始终聚焦民生实事,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受益的核心问题,着力解决好帮扶地民生相关问题,推动当地教育、医疗、养老、救急救难等各项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定点帮扶,让泗县城乡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为教育播种下一重“希望”。中国一重先后向宿州环保工程学校、泗县技工学校捐赠奖学金、教学器材、机床装备450万元,帮助泗县技工学校开展焊工技能培训,每年培训焊工400余人,打造“泗县焊工”劳务品牌,引领广大劳动者尊崇技能、学习技能、使用技能,提高劳动者劳务收入;资助大庄镇中心小学、东风村三杨小学校园建设,捐赠音体美教学器材和教室空调,捐建学生食堂,开展师资培训,有力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为医疗开出一重“药方”。中国一重集团提供帮扶资金40余万元,帮助泗县大庄镇东风村建设卫生室、中西医结合理疗室,购买专业医疗设备,引进医务人员,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有效杜绝因病返贫情况发生。疫情期间,捐赠口罩、防护服、药品等急需用品,支持一线抗疫工作;支持卫生室开展公益义诊活动,医疗资助2万人次以上。
为养老搭建一重“家园”。2017年,中国一重集团投资80万元建设东风村惠民院,各宿舍均设有独立卫生间、淋浴室,设施完备,卫生整洁,院内美化绿化程度高,环境温馨宜人。惠民院紧邻卫生室,集养老、康复、医疗、娱乐于一体,老人足不出村就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晚年生活充实、安心,擦亮了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
为群众送去一重“温暖”。民生为先 温暖人心。中国一重高度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突发困难户,“一事一议”纾解燃眉之急,对长期困难户实施“细水长流”长效帮扶措施。定点帮扶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帮助困难家庭修缮房屋2座,捐赠聋哑人人工耳蜗4部,救助突发困难户100多户,采购当地农产品,发放给困难群众。深入实施“慈善工程”救急难行动,2022年以来,资助困难学生6名,每人每月发放500元助学金,帮助受助学生专心求学,深切感受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
为农村铺上一重“基础”。投入帮扶资金,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为东风村修建了村部广场,拓宽路面、修建边沟、安装路灯、购买垃圾箱等,方便村民出行、运动、集会,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为农业注入一重“力量”。2024年,中国一重向泗县捐赠12台全自动秸秆打包机,总价值超过300万元,助力泗县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民高效增收,加速泗县乡村振兴的步伐。
水韵泗州风光无限,运河名城活力绽放,如今的泗县,宛如一颗皖北明珠。悠悠运河水,见证了泗县人民艰苦奋斗,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勃勃泗州城,照映着一重集团定点蹲守、真情帮扶的实效实绩。前行的脚步,纵然是长路,中国一重集团将倾心投入,全力抓好帮扶工作,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江淮大地描绘出一幅企地融合发展的壮丽新画卷。(雷广州 )(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