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财政局:紧扣“四个重点” 奏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四部曲”
摘要:1—11月,累计评审概预算、结(决)算项目197个,审核资金78.60亿元,审定金额69.98亿元,合理审减资金8.62亿元,审减率10.9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伍元钦、黄滢、记者龚成钰报道 2024年以来,北海市财政局忠诚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职能作用,扎实推动项目评审工作提质增效。1—11月,累计评审概预算、结(决)算项目197个,审核资金78.60亿元,审定金额69.98亿元,合理审减资金8.62亿元,审减率10.97%。
紧扣质效并举重点,奏响优质高效“奋进曲”
以质效并举为重点,优质高效推进项目评审工作。一是全员出动提效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控制项目投资、缩短竣工结算周期、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总要求,通过全员出动、全链条督办、多方协调争议、部门联动协作、加班加点等多种手段,高质高效完成北海市中医医院新院区项目过程结算评审工作。二是多级评审保质量。实行纸质资料容缺受理和审核、稽核、中介协审多级评审同步并联以及纪检监察同步跟踪监督的评审机制,促使中国东盟(北海)体育实训基地项目仅用时3个工作日便完成了审核工作,合理审减资金1.11亿元。三是主动作为抓进度。安排专人主动出击、提前对接、全过程服务,及时了解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情况,跟踪督促建设单位做好项目前期报审资料准备工作,并加班加点审核项目,13个高标准农田项目评审平均用时仅3个工作日。
紧扣创新驱动重点,奏响开拓进取“活力曲”
以创新驱动为重点,推动评审工作不断突破传统。一是创新工作模式。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发改、住建、交通、审计、卫健等部门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打破信息孤岛,推动实现信息互通、监督互动、措施互补、成果互享等方面的合作,增强评审合力,提升服务质效。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在审核北海港铁山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时,实事求是考虑材料实际购置情况及安全因素扣除柴油采保费,节省财政资金3300多万元,充分发挥项目评审节支增效的作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三是创新工作方式。针对北海市中医医院新院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投资控制失控、进度款支出困难等问题,经过现场调研、向上汇报和多方研究论证,创新性地对该项目已完工并验收合格部分率先启动过程结算评审。
紧扣监督管理重点,奏响规范有序“护航曲”
以监督管理为重点,为评审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扎紧制度笼子。制定档案管理办法、协审机构抽取实施细则、协审机构考评办法补充通知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协审机构抽取和考评工作,确保评审工作科学、规范、系统。二是推进审监融合。由驻局纪检监察组全过程跟踪监督中国东盟(北海)体育实训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评审工作,通过现场监督抽取协审机构、查看项目建设相关资料以及到对数、审核现场暗访等多种手段,将纪律监督与评审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廉政风险防控能力。三是强化廉政教育。通过廉政教育培训、廉政座谈、廉政家访、节前廉洁提醒、通报反面典型案例等形式,引导评审人员严守纪律规矩,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坚持科学评审、公正评审、依法评审、廉洁评审。
以学习交流为重点,不断提升评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一是加强交流学习。加强与其他地市调研组交流学习,与南宁市财政局、四川省南充市财政局学习讨论财务决算评审、制度建设、内部审核流程等多方面工作,相互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拓宽评审人员工作思路。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率先在全区举办信息化项目评审专题培训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提高信息化评审水平;在举办全市财政评审业务培训班时将习近平经济思想列为重点学习内容,强化党的先进理论指导评审工作的实践运用,推进思想与业务深度融合、融会贯通。三是加强联系指导。开展调研了解县区财政局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探讨解决县区评审工作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同时通过抽检已审核定案的项目加强县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并积极跟进推动整改,打造全市评审“一盘棋”格局,推动全市评审工作共同提升。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