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党建领航 “多元共治”激活社区服务新动能
近年来,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深度融合城市党建与社区治理,以系统思维和创新举措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精准化,全力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与温暖力量。
建强队伍,筑牢治理根基
武都区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下派科级干部、选拔优秀党员等途径,精心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目前,58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1.2岁,其中35 岁以下占比 23.6%,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6.6%,且全部实现一肩挑。同时,积极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已选配401名专职社区工作者,随着今年60名新选聘人员的到位,将达成每万常住人口18人的配备标准。此外,还从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储备了182 名后备力量,社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提升履职能力,武都区全覆盖培训社区“两委”干部,开展 11 场次社区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活动,并推行“导师帮带”机制,让新任职社区工作者在重点项目和基层治理中历练成长。
强化堡垒,汇聚共治合力
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武都区积极开展标准化社区和“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成功打造 10个“和美”小区,为居民营造更和谐的生活环境。充分挖掘社区集体资产、房产等资源潜力,城关镇城关新村社区、钟楼街道钟楼社区固定资产均突破亿元,实现社区集体经济的跨越发展。在阵地建设方面,整合资金资源,新建和改造提升5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建成全市首个区域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兰天世纪广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为新兴领域群体提供多元服务,构建起完善的党群服务网络。
优化网格,提升治理效能
武都区将 58个社区划分为1425个网格,整合党建、综治、民政等多类网格为“一张网”,同步组建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纳入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等力量,使党组织触角延伸至每个单元。区四大班子成员及街道(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社区与网格,协助解决居民实际问题。通过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实行党员干部包网入户等工作机制,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高效解决居民诉求。
共驻共建,激发治理活力
优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设置,武都区吸纳200多名驻区单位、“两新”领域党组织负责人参与社区事务,定期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共商社区发展与服务群众大计。深入开展“双报到”活动,229个驻区单位、7200多名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建立“三张清单”,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开展“契约化”共建。同时,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整治社区机构牌子多、证明多等问题,取消 12 个不合理设置,规范 17 项证明事项,为社区减负松绑,让社区工作者能聚焦服务主业。
创新载体,打造治理品牌
全面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武都区创新建立“逢四说事”、热心大姐调解室、信访代理制、智慧城关小程序等机制,线上线下协同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3000余个,显著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在组织覆盖方面,成立电商快递等行业党委3个,新组建12个“两新”组织党组织,打造“司机之家”“货车司机党员之家”及“户外驿站”“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服务并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实施“红色物业”培育计划,建立26个物业企业党支部,打造联胜物业示范点,推动物业企业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服务体验。(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