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科技强安助推高质量安全发展的苏州经验

2024-11-28 15:12 中国发展网

摘要:苏州市的实践证明,科技强安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还能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未来,苏州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科技强安为核心战略,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贡献苏州智慧和苏州力量。

唐钧、李治宏、陈云刚

城市安全与发展面临着风险社会的一系列挑战。苏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科技强安作为核心战略抓手,积极探索应急管理和安全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苏州在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高质量安全发展提供了新样板。

一、顶层设计,构建应急管理新架构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根据苏州市数字政府“一体化、一盘棋、一张网”工作要求,坚持全域性、系统性规划,高起点开展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架构体系,高水平建设示范应用,以科技信息化推进应急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从顶层设计、业务需求、机制体制等多个层面,结合苏州实际,扎实推进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苏州市创新提出“1235”应急管理信息化总体思想,其中, “1”是全面汇聚各类全市应急管理信息资源,构建苏州市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搭建底数“一张网”;“2”是统筹推进市、县两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两级平台、多级用户”为特点的“1+10”苏州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体系;“3”是围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三大领域,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5”是建立安全生产监管、应急指挥救援、风险监测预警、政务服务支撑、数据智能应用五大信息体系,打造苏州“智慧应急”业务新模式,即全面汇聚各类全市应急管理信息资源,构建苏州市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统筹推进市、县两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两级平台、多级用户”为特点的“1+10”苏州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体系;围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三大领域,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建立安全生产监管、应急指挥救援、风险监测预警、政务服务支撑、数据智能应用五大信息体系,打造苏州“智慧应急”业务新模式。

二、科技赋能,提升应急指挥救援能力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科技赋能应急指挥救援、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三大业务为主线,加强灾害天气会商研判,持续健全监测预警工作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

在应急预警体系建设方面,苏州市完善灾害性天气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升级天气雷达站网,在太湖周边布设新型天气雷达,发展龙卷监测预警业务。构建应政务外网、应急指挥网、市、县级市(区)、镇(街道、开发区)、村(社区)四级贯通的应急广播系统,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全市110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功能区)全覆盖,提升灾害事故风险隐患监测效能。年均发布提示单20余次,全网发布“两直一白”安全防范提醒短信2亿余条。

在应急指挥基础夯实方面,苏州市建立三级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三级指挥中心、会议中心,强化通信、指挥、救援、应急保障等设施设备配备,形成纵向省市县三级融合通信互通,横向市级其他各部门前端资源共享,实现灵活统一汇集调度。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可视化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功能,深化“智慧应急”工程建设,推进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应急物资数字化,加快“人、装备、信息化”深度融合。

在应急救援演练方面,苏州市通过桌面推演、实战演练、无脚本“双盲”演练等形式,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熟悉流程、提升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科技支撑,构建与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的救援装备体系。并通过建设苏州市应急物资管理平台,统筹规划应急物资、救援装备、救灾物资,加强应急物资、救援装备、救灾物资储备和动态管理。建立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出台应急避险指南,向社会公布应急避难场所分布情况来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各级政府编制应急预案近4800个,年均开展应急演练800多场次,实物储备应急救灾物资30余万件,推动危化品、金属加工等重点企业每季度组织一次应急逃生演练,有效检验应急预案实战性。

在应急通讯能力提升方面,苏州市建立三级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的一体化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网,完成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窄带通信、数字集群、手机固话等多种不同类型终端设备的接入。采购卫星地面站一套及具备卫星和公网移动通信能力的应急指挥车一辆,实现市应急指挥中心与处置现场的音视频互通。加快镇(街道、开发区)移动布控球等音视频会商设备配备,提高基层一线快速响应能力。纵向通过融合通信、视频会议、指挥箱等应急通信手段,打通本级指挥中心与其他各级指挥中心(指挥部)网络通信,实现“部-省-市-区-镇”五级节点上下贯通。横向利用政务网联通市级“数字苏州驾驶舱”,完成视频会议互联互通,并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应急指挥网和政务网视频会议交互会商。依托音视频图传系统和融合通信系统与市园林绿化局、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水务局)、市公安局和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实现实时互通。全市各类专业救援队伍(森林防火救援队等)通过安装市级融合通信软终端实现实时上下互通和左右互联。

三、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在助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增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推进106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完成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实现全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罐区、涉及高危工艺的重大危险生产装置、能量集中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装置和设施区域的监测监控数据全覆盖,并对化工园区、企业厂区及周边地区进行三维倾斜摄影建模。

在推动工业企业风险报告方面,苏州市指导督促全市工业企业开展风险辨识,并通过风险报告系统进行上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根据企业不同的风险种类、数量、等级,对企业风险状况进行分级,督促企业辨识上报风险,提高监管的精准度,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风险的辨识管控,最终防范化解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全市7.2万家工业企业纳入风险报告动态监管系统,做到风险随时查、隐患即时改。

在完善安全行政执法系统方面,苏州市完善“江苏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系统(苏州)”,通过梳理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监管事项,增加执法可视化模块,提升执法精准度,规范执法办案程序、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实现了“互联网+监管”管理系统、移动执法终端、实时执法记录仪等多终端同步协同执法功能。同时,结合风险画像,分级分类精准执法,2024年累计检查企业8246家,事前立案2513件。鼓励监督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受理举报679件。

四、数字政府,共建共享成效显著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在推动数字政府共建共享方面,通过实现“一网通办”,梳理行政审批“电子证照”需求,积极对接市行政审批局、大数据局资料共享要求,制定苏州市级应急管理部门“两个免于提交”清单,方便企业窗口办事,完成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一件事一次办”部门闭环办理,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键评价”办理模式。

在推进“一网统管”方面,苏州市积极配合开展“一网统管”建设对接工作,依托专业团队构建了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防灾减灾等3大类80余小类的专题模块,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明确45个应用场景联合执法。参与全市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依托建成在用的苏州市行政执法系统作为支持,为全市综合执法指挥平台提供安全生产执法方面“跨领域、跨层级、跨地区”的协调保障。

在做好数据共享方面,苏州市积极与省应急厅沟通协调,将行政许可数据,电子证照库数据落地,并依托苏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对接市政务服务平台以及各部门业务系统,实现政务服务数据开放共享。

五、可持续发展全面推动科技创新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优化升级苏州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同时全面实施“智慧应急”战略,着力夯实科技和信息化基础,持续挖掘应急管理信息科技赋能潜力,从提升应用效能、增强综合能力入手,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再造、业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变革,以科技创新引领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科技创新是苏州市应急管理局的核心驱动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将持续对苏州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进行优化升级,确保平台功能更加完善,操作更加便捷,信息处理更加高效。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一次飞跃,更是对应急管理工作方式的一次深刻革新。

全面实施的“智慧应急”战略,将科技和信息化作为基础支撑,通过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将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的预测预警能力、指挥决策能力和救援效率。这种科技赋能将使得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从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还以提升应用效能和增强综合能力两个方面入手,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的再造,创新业务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并通过科技创新,打破传统流程中的瓶颈,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应急管理新流程,同时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挑战。

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贯穿于应急管理的高质量发展中,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将不断探索新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通过这些措施,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将为城市安全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为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六、安全感和获得感双提升,高质量安全发展让群众获益

苏州市的高质量安全发展,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安全管理水平,更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苏州,每一次应急响应的迅速和有效,都是对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每一次安全生产监管的严格和细致,都是对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化;每一次防灾减灾救灾的科学和精准,都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苏州市的实践证明,科技强安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还能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未来,苏州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科技强安为核心战略,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贡献苏州智慧和苏州力量。

苏州市的应急管理和安全发展实践,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在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苏州市不仅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效果,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未来,苏州市将继续以科技强安为核心,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

(作者及工作单位:唐钧和李治宏的工作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陈云刚的工作单位为苏州市应急管理局;本研究成果获得苏州大学中国大城市发展研究院的课题支持和苏州市委编办及苏州市应急管理局的科研辅助)

责任编辑:蔡若愚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