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民法学探索与发展
中国发展网讯 11月2日至3日,“海南自贸港科技发展与民法”学术会议暨海南大学民商法学科博硕士论坛在海口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主办,海南大学法学院与海南自贸港法律创新团队共同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科技发展与民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海南大学副校长聂清斌,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温世扬,海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自贸港法律创新团队负责人王崇敏等领导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聂清斌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提到,海南大学是海南省内唯一的双一流大学,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目前,学校拥有45000名学生和3000余名专业教师,且本科生入学质量持续提高。聂校长表示,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学校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海南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为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和国际化的双一流大学。他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为自贸港建设与学校发展贡献智慧,并重点介绍了法学院的优势和人才政策,表示将全力推动法学学科冲向一流水平。
温世扬代表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此次研讨会主题紧扣时代特色,科技发展带来的民法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并特别提到人工智能、数据确权与保护、冷冻胚胎法律地位等前沿话题,并强调民法在保障科技进步中的重要性。希望与会专家能贡献智慧,为海南自贸港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王崇敏详细介绍了海南自贸港法治建设的历程与未来规划。他说,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海南大学法学团队便开始相关研究,为自贸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近年来,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他带领的团队在立法前期研究和理论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他表示,团队将继续聚焦民商事法律领域,探索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自贸港建设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释放企业活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同时,团队还将关注深海、航天、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为自贸港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未来,他希望与全国专家共同合作,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法治建设的高地。
会议主题报告第一场由海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汪再祥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凯湘深入剖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理论与实践应用。刘教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人格否认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并强调其对防止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重要性。
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董学立介绍了正常经营活动中的买受人保护制度,分析了担保法与物权法区别以及善意取得制度、一般抵押权与浮动抵押权之间的区别。董教授还对金融企业担保及房地产开发商销售商品房等正常经营活动进行了深入剖析。
海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段玉聪聚焦于人工智能,特别是对强人工智能与人工意识的探讨。他提出,随着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人工意识发展,法律领域需做好应对准备。段教授通过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三问,强调了理解人工意识需先理解“人”,并将此问题细化为12个哲学问题,认为只有解答这些问题,才能对人工意识有理性认识。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文杰分享了关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研究。他指出,当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面临法理基础不清、运营主体权利义务不明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杰教授创新性地提出引入信托机制,将公共数据财产权信托给运营机构,以规范运营内容、明确主体权利义务并健全监督机制。
海南大学法学院蔡唱教授就人工智能使用者的注意义务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使用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责任分配及不同职业在使用人工智能时的注意义务差异,提出特定行业和高自主性人工智能使用者需要更高注意义务标准的观点。
会议主题报告第二场由上海建纬(长沙)律师事务所主任、湖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戴勇坚主持。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杨芳就数据利用中的竞争法问题发表观点。她指出,数据权属模糊,判断企业数据爬取行为需摒弃传统所有权思维,同时强调关注竞争性利益和数据的流通性,避免市场失衡。她认为,应通过个案的灵活处理新问题,实现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市场竞争的良性互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昝强龙探讨了个人信用法中的委托处理个人信息问题。他提出,受托人在委托处理个人信息时地位特殊,需明确其辅助人定位,并分析了由此引发的责任承担规则。昝教授还探讨了辅助人地位自我突破的情形。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显芳在会议上针对AI生成图像的版权与侵权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AI生成图像是人类借助AI工具创作的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类似于汇编作品,体现了人类在图片创作中的独创性和智力投入。因此,AI生成图像应受版权法的保护,AI生成图像本身不存在侵权问题。
暨南大学珠海分校副教授左常午则介绍了中国数据信托的理论结构与实践问题。他认为,个人能否享有数据财产权益是核心问题,直接影响数据信托的实现方式。同时,他分享了国内外数据信托的实践案例,强调实践对理论完善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关于个人数据财产权益配置的关键问题,期待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在会议上深入探讨了生成式AI时代下的法律研究与实践。他指出,大模型已成为新的交互界面和生产要素,对法律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强调了人工智能治理已成为全球核心议题,并提出了科技与人文协作下的人工智能治理需结合法律、伦理和技术三方面路径的观点。同时,他鼓励年轻学生积极拥抱技术,构建法律人+AI的新工作模式,以适应未来法律行业的变革。
此外,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孟睿偲针对民间借贷司法事权问题及民事纠纷中的技术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了民间借贷利率标准应该交给人民银行和金管局制定更切合实际。他认为,技术要素应多维度分类,明确其在民事裁判中的具体应用,以划定法官自由裁量边界,为立法和司法解释提供判断依据。
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孙亚贤分享了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数据合规的研究心得。他指出随着数据法制的发展,企业数据合规成为重要议题。当前数据立法及市场需求凸显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但企业数据合规面临诸多困境,如民事合规不足、企业自觉合规动力不足及法律法规衔接不统一等。因此,他提出多元共治视角下的制度构建思路,强调政府、企业及市场共同参与,从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两个角度构建数据合规体系,以确保企业既能获得市场收益,又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在论坛环节,海南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也分别就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分享。他们的发言涵盖了民商法的多个领域,展示了海南大学法学院在民商法学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实力。(陈文杰 吴惠婉)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