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晋中答卷
中国发展网讯 赵志斌、记者郭建军报道 汾河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在晋中市境内蜿蜒流淌124公里,占汾河总长的17.8%。近年来,晋中市紧紧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目标,大力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优化水资源管理、提速水污染防治、统筹水生态修复等措施,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交出了一份新时代治水兴水的满意答卷。
在汾河百公里廊带介休段,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介休市在此实施了3.3公里路面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了3个亲水观景平台。河面宽度从一眼可见扩展到60多米,如今的水域,最浅处也有3米深,最深处更是达到了10余米,汾河水量得到了显著的增加。
为了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晋市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推动高耗水企业生产工序节水改造和再生水利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以汾河流域平原地区为重点,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严厉打击非法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落实地下水禁采限采有关规定。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中水管道直通企业,不仅实现了再生水的高效利用,更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支持。
“一到夏天,蚊虫遍布,恶臭冲天,周边环境脏乱差,行人屏气而过是常态,如遇强降水天气,还会出现排水不畅现象。”在介休市义安镇中街村,曾经面临水污染挑战的汾河流域,如今已焕发生机。这一华丽变身的背后,是介休市为提升水环境质量,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精准发力,投资540万元实施的“黑臭水体治理和中水利用”项目。污水处理后统一收集到中水蓄水池,蓄水量可达1万立方米,一改往日“污水横流”的窘况。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是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另外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作为“一泓清水入黄河”省级工程,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重点对古城电力、通信、雨水、污水等地下管网进行综合改造,让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晋中,科技的力量正在为水环境治理注入新的活力。“晋中智慧水利”App的推出,让巡河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签到、轨迹记录、照片上传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河道管护的效率。无人机、河流视频监控系统的加入,更是构建了“天地空”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监测体系,让汾河水质得到更加严密的监控和保护。
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头鸭悠然自得,与河景相映成趣。晋中市在治水、兴水、护水、管水上出实招,统筹水生态修复,对汾河干流及其支流进行全面清理。同时,强化河(湖)缓冲带和河堤生态护坡建设,恢复湖库生态功能,实现水域、陆域生态环境的联通。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植树种草、封育保护,涵养水源,积极打造美丽河湖,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系统。以平遥惠济河为例,通过采取护堤、治沟、修坡、植绿等措施,将惠济河打造成了一个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水利长廊、生态长廊。
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晋中市各相关部门、各县(区、市)紧密配合,打好“组合拳”,唱好“综治曲”。一项项举措、一次次实干,持续书写着“涓涓清水润民心”的时代答卷。如今,晋中市汾河段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人欢的和谐画卷。全市上下将继续齐心协力,为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目标,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贡献晋中力量。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