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小镇的幸福之歌
摘要: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马岭镇的产业发展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从最初的单一生产、各自发展,到如今的多元产业融合发展,马岭镇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广西唯一纯水库移民小镇横州市马岭镇持续焕发新活力
中国发展网讯 朱芮函 刘珈琦 韩䶮泽 记者龚成钰报道 岁月不败。从昔日荒凉的移民之地,到如今百姓安居乐业的小镇,马岭镇的故事,是一首关于变迁、重生与希望的赞歌。
1970年,横州市的横州、校椅、新福、莲塘、平马、石塘、云表、六景、平朗、南乡、峦城11个乡镇部分水库移民,为响应国家建设西津水库、北滩水库、云表水库的号召,陆续搬迁至国营马岭农场,在此基础上,广西唯一的整镇水库移民小镇——马岭镇由此建成了。
马岭镇位于横州市东北部,地处桂东南,全镇面积92平方公里,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营马岭农场,人口由搬迁初期的28395人增长至2023年底户籍总人口30248人,辖1个社区,12个建制村。如今的马岭镇,木瓜、茉莉花等多种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财政收入达1.07亿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从零到全的生活环境跨越
走进马岭镇社区,错落有致的混凝土平房、小洋楼,宽敞明亮的硬化道路,曾经的马岭国营农场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百姓幸福生活的马岭小镇。
在马岭镇清泉村支书钟华强的回忆中,石头房是马岭镇移民住的第一代房,生活条件极为简陋;刚搬过来时,他们一穷二白,土墙土瓦,走的是泥巴路,生活废水到处流,土茅厕到处都是。南新村支书李强回想当年:“以前南新村只有一个篮球场,大伙儿干完活就回家,没有消遣娱乐的地方,想锻炼身体也没办法。”搬迁初期,良和村有20户人家受不了苦,又搬回了原址。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着诸多难题。
马岭镇党委书记梁月栩介绍,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持续加大对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扶持力度,马岭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托移民强镇“6+1”项目补强镇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设施基础,镇区居民楼房统一粉刷,道路宽阔平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生活方便了,人数增加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如今的马岭镇清泉村热闹起来了,由1396人跃升到1594人,这一数字变化的背后,不仅是人口的繁荣,更是在项目的推动下,村子基础设施实现质的飞跃。现在硬化道路遍布全村,宽阔平坦,路上奔驰的小汽车成为村民日常出行的便捷选择。大伙儿都住进了混凝土平房,甚至盖起了小别墅。闲暇时候,篮球场、舞台、健身器材处总能看到村民的身影。村民经常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大伙儿都感叹:“农村生活好起来了!”
南新村现在也大变样了,昔日3500子民之地,今朝已蜕变,4300人的村子人烟袅袅,村容村貌焕发新生。南新村支书感慨:“现在到处都装有路灯,村民晚上不用摸黑了。文化中心、篮球场也都有了,平时这些地方都充满欢声笑语。”为打造移民新村,村里的房子,外立面都刷的整整齐齐,全部统一颜色,房前屋后也干净整洁,房屋焕然一新,整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
移民小镇呈现新面貌,移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广西唯一纯水库移民小镇横州市马岭镇正持续焕发新活力。
从开荒垦地到绿意绵延
走到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绿意,其间闪烁着几点银白,那不是盛放的茉莉花,而是农民辛勤的身影,偶尔抬头擦汗,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清泉村支书钟华强提起刚搬过来的光景,那时候的土地都是撂荒的,到处都是杂草,一片荒芜,家里就靠着一点木瓜割浆,卖点小钱补贴家用。良和村支书苏永能也有着类似的初印象,土地荒凉,杂草都比人高。马岭镇的移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困境,马岭镇政府以“四园共治”为抓手,利用好移民后扶政策,为移民群众提供了项目、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群众在政府的引导下,开荒垦地,引水修渠,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政府的支持下,马岭镇建设了以清泉村为核心的2000亩木瓜连片种植基地及90亩的标准育苗基地,推动全镇木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据了解,2021年清泉村集体经济收入为9.14万元,2023年就已达到14.98万元;十年前人均年收入只有6000-8000元,而现在人均年收入可达16000元。目前,全镇木瓜种植已超5000亩,产值超亿元,稳定带动农户就业达2500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茉莉花种植大户南新村,种植规模达2300亩。到了摘茉莉花的时候,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村民的身影。南新村支书李锋满脸笑容:“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农民一天摘6-7个小时,自己拉去卖,整村收入可超30万元。”据悉,南新村集体经济由2021年的5.46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23.44万元;相较十年前一户人家一年总收入只有2-3万的情况,现在村民依靠茉莉花种植人均年收入可达15000元,真正实现了增收致富。田地间摘茉莉花的村民纷纷感叹:“政府发展茉莉花种植好啊!”
据了解,2023年全镇13个移民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均超过10万元,其中7个村超20万元,3个村超50万元。
从各自发展到多元产业融合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马岭镇的产业发展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从最初的单一生产、各自发展,到如今的多元产业融合发展,马岭镇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据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岭镇就开始发展乡镇企业,当时马岭镇的乡镇企业在横州市体量也是比较大的。淀粉厂、水泥厂、锅炉厂等乡镇企业,为村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马岭镇党委书记梁月栩介绍:“现在马岭镇有几个村的支书以前都是锅炉厂的员工,曾服务于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为马岭镇目前产业形成打下基础。
现今,马岭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除巩固和提升逐渐发展起来的木瓜、西瓜等传统优势产业外,还积极培育食用菌、玉兰花等新兴产业,马岭食用菌基地采收秀珍菇用工达80人,每人每天务工收入达150元。据了解,马岭镇6月举办了乡村振兴“四园共治”成果推介会暨第三届西瓜文化节,以瓜为媒、以节会友,群众共享特色产业发展成果。马岭镇各移民村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全覆盖新格局,全镇13个村(社区)特色产业累计达28个,实现了100%覆盖。
为促进产业协同,政府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据了解,马岭镇建成日烘干量达1万斤生木瓜加工厂4个,辖区的木瓜初加工刨皮工人收入达9000元/月,单个厂用工达120人/天。同时实践探索出“木瓜秸秆粉碎喂猪、猪粪发酵供肥”的良性生态循环产业链,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新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马岭镇推广“1+N间(套)种”立体模式,盘活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种植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带动农户务工超1100人。
马岭镇还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措施,创建“一纵一横”产业示范带,形成木瓜、西瓜等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7个,规模养猪场等农业产业项目16个,茶叶加工等工业项目10个,农贸市场等服务业项目4个。此外,马岭镇还充分发挥电商经济的优势,将农产品加工产品推向全国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马岭镇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高于横州市平均水平。2023年现有规上工业企业3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约33.85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74.84%;年内招商引资区外境内到位资金完成8626.27万元。
马岭镇党委书记梁月栩表示,马岭镇党支部将不断努力,带领全体村民克服困难,以不换频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着力构建“两园一区一镇一带”的发展格局,围绕乡村振兴的五个目标不断努力,把马岭镇建成一个生态美、产业强、移民富的移民小镇,助力马岭镇高质量发展和满足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