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和神农架:同饮一江水,共谋大发展
摘要: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门头沟区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签订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框架协议,在北京市和湖北省两地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帮助下,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助脱贫”的目标,共同努力确保了“一江清水永续北送”,为神农架林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报记者 | 张守营
当高铁到达神农架站时,记者同大部分乘客一样,惊叹于连绵起伏的山峦,感慨这神奇的地方竟是南水北调的源头之一。近日,在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十周年之际,记者参与了“饮水溯源”全媒体记者采访活动,在短短几日,欣赏了神农架秀丽的风光,体验了大九湖半程马拉松的激情,采访了不少当地人。记者发现,在这个我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后的十年,神农架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负责对口帮扶的门头沟区,不但“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双方互惠互利,共同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慢生活”“快转型”
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门头沟区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签订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框架协议,在北京市和湖北省两地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帮助下,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助脱贫”的目标,共同努力确保了“一江清水永续北送”,为神农架林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自此,门头沟区9个镇与神农架林区8个乡镇建立“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关系,两地乡镇对口协作实现全覆盖。10年来,对口协作支持神农架林区实施项目131个,两地互派党政干部双向挂职交流30余人次,委托北京市委党校、专业院校举办党政干部、中小学教师、医疗卫生、旅游等培训班28个班次、1300余人次。
截至2020年,神农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415户4024人,实现建设任务、搬迁入住、拆旧复垦、帮扶到户、社区管理、问题整改“六个清零”目标。
“打造慢生活,让游客慢下来,得到身心的放松,但政府并不慢。神农架当地有这样一句话,‘大山可以挡住视线,但挡不住视野’,这句话非常触动我,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北京市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成杰也是赴神农架挂职的干部,他感慨地表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神农架当地就开始转型,打造文旅产业,几十年来,一路筚路蓝缕,把神农架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景区,其中有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故事和令人振奋的精神。“比如,我刚去的时候,当地要在神农顶建一个急救小屋,需要一台除颤仪,方便随时救助游客,但当地资金较为匮乏,当地的公益组织就走出神农架,到外面去募捐回来。”
小“藓”肉大保障
被称为“华中水塔”,也被誉为“华中屋脊”,神农架国家公园高有神农顶、低有石柱河,风景独秀,怪石嶙峋,海拔落差达2700余米。有大小河流317条,每年可蓄水30余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位于丹江口水库,在汇入丹江口水库的众多河流之中,有一条就发源于神农架国家公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十滴水中就有一滴来自神农架。
位于神农架国家公园群山之中的国家湿地公园——大九湖,也被称为“云间湖泊”。今年6月23日,由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神农架大九湖半程马拉松在这里开跑,来自世界各地的2500余名选手欢聚“云间湿地”,逐梦最美赛道,领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独特魅力,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果。
大九湖湿地,一条小溪串起9个湖泊,这里群山环绕、风光秀丽、青草萋萋、碧波荡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大九湖湿地是天然蓄水库,其保护和利用将直接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质量;同时,大九湖湿地还是“十八里长峡”水源保护区和“小三峡”的水源地之一,对于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泥炭藓,这个在当地人口中被称为小“藓”肉的植物,固水是其最神奇的功能,它可以吸纳自身体重25倍的水量。正是因为泥炭藓这种神奇的特性,使得1000多公顷水域的神农架大九湖水位常年来始终能够保持稳定,无论是雨量充沛的夏季,还是缺水的冬季,既不会暴发洪水,也从未干涸见底。
“家家到”“户户落”
2019年底,神农架林区圆满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415户4024人搬出深山,住进了新房,实现了建设任务、搬迁入住、拆旧复垦、帮扶到户、社区管理、问题整改的“六个清零”目标。其中,松柏镇榆树湾易地扶贫安置小区是林区最大的搬迁安置点,共集中安置了33户73人,这里与307省道隔河相望,一排排整洁明丽的新房依山临水,整齐划一。
神农架林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洁琳介绍,搬迁期间遇到了思想统一难、执行政策难、小区选址难、产业配套难、搬迁脱贫难等问题。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林区党委、政府决心挤出50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和产业巩固建设。
神农架林区在前期规划时严格按照“依托城镇、统一规划、节约用地、完善功能、培育产业”的思路,精准锁定搬迁区域,严守“人均建房面积不超25平方米、不能因建房而举债、搬迁后的产业发展”三条底线。易迁办工作人员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两个月,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家家到、户户落”。
在松柏镇龙沟村林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搬迁户高顺杰通过养殖中华小蜜蜂和参与公益岗位,实现了收入的稳定增长。
神农架林区政府副区长沈绍平表示,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不仅在于搬迁本身,更在于后续的扶持和发展。未来,神农架林区将继续按照“高山地还绿、中山果药畜、低山花菜蜜、城镇商工旅”的产业模式,持续巩固和提升搬迁成果,确保搬迁户能够稳定脱贫,实现共同富裕。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了神农架林区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更为他们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覃万梅本是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为了摆脱贫困,她在初中毕业后独自一人走出大山。2009年,她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农家乐。2014年,她利用补偿款和贷款资金开了第一家餐厅。到了2018年,她成立了自己的餐饮公司,拥有8家门店和200多名员工。2023年11月,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开设了首家餐厅——神农佳宴。如今,覃万梅在北京市丰台区的第二家店即将开业。
今后,神农架林区的目标是以《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统筹发展规划》引领生态农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自然生态保护和农民经济收入“双丰收”,到2025年,神农架林区将初步建成具有神农架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旅游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