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责任”机制确保流动党员“不失联”
江西上饶信州区扎实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制度+责任”机制确保流动党员“不失联”
中国发展网讯 “老家的村支书在群通知,4月至7月,在外创业的党员要依托‘线上+线下’平台,采取‘个人学与集中学’的方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免奔波在外的党员群体长时间没有系统开展教育学习,思想作风、行为举止没有得到组织关怀与纪律纠偏,引发脱缰越轨、违法犯罪的情况……”日前,人在浙江省杭州市卓越际连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朝阳镇王村村的党员林芳宇谈及“离家不离组织”时颇具心得、深有感触。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党的十八大以来,信州区针对辖区内流动党员分散性广、流动性大、可控性弱等特点,采取“全过程跟踪问效,全过程督促检查,全过程教育培训”方式,推行“村(社区)干部摸排联系、党员干部重点联系、镇街道领导挂点联系”的“制度+责任”机制,做实跟踪管理“支撑点”,确保流动党员“不失联”。他们构建“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镇(街道)党(工)委综合协调、党支部具体实施”责任体系,形成各村(社区)党组织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依托“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措施,在每年春节、清明等传统节假日前后,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组织专人联系外出流动党员;同时,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村(社区)、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地,开展登门入户、线上找人、号召“归队”等举措,推动流入党员报到。建立党员外出报备、跟踪联系等制度,要求党员长期外出前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地点、外出时间、从事工作、联系方式等,各村(社区)党组织安排专人与流动党员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联系,进行全程跟踪问效,“拉网式”摸排核实流出、流进党员情况,核实核准党员流动时间、流动原因、流向地址、从事工作和相关联络方式,按照“一方隶属、双重领导、两端管理”原则,分类建立“一村(社区)一表、一镇(街道)一册、一区一库”台账,逐级完善数据库,实现党员流出、流入信息三级管理台账数据动态实时更新。
他们搭建“线上+线下”教育平台,找准学习教育“切入点”,常态化拓展党员教育培训“不掉队”工作。组建流动党员联络群,运用“主题党日”“微夜校”等时机,采取“互联网+党建”模式,依托共产党网、赣鄱党建云、学习强国、上饶先锋、信州区党建微平台、政务公众号等载体,打造“云端党课大讲堂”,围绕当前党的重点工作任务和热点工作话题,丰富线上送学举措,精心筛选学习内容并及时推送,积极倡导“指尖”阅读、“掌上”学习,引导流动党员分享学习心得体会,确保流动党员教育不掉线、不脱节;并且采取邮寄等方式,将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学习书籍,邮递给外地的流动党员,保证党员学得“及时”;每年以流动党员探亲、过节集中返乡为契机,对返乡的党员进行跟踪管理,适时展开思想教育,举办流动党员培训班,开展“暖心过节”、人居环境整治和夜间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流动党员参与乡村治理事务,引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适时举办座谈会,邀请流动党员分享在外创业、务工经验,探讨基层社会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话题,鼓励流动党员发挥在外优势,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起到“一人带动一片”“领头雁”示范作用。另外,还积极搭建流动党员党支部树牢“凝聚+服务”理念,打造精准服务“人才飞地”平台,引导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员建立“双招双引”桥头堡,将流动党支部、党员整合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红色联络站,主动为流动党员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推荐、联系子女就学等服务,让流动党员感受到来自党组织这个“大家庭”的深切关爱。
“组织时时牵挂着我们在外的党员,不定期联系我们,邀请我们给家乡建言献策,倾听我们在外游子的呼声,党员代表还经常到我家看望我的父母,当得知我家屋后的围墙边有棵大树,因为树干长歪,即将濒临倾倒的安全隐患时,社区及时派人联系绿化部门进行修枝剪叶,让我出门在外中少了一份担忧父母和房子的安危牵挂,压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甭提我心里有多高兴了,感谢组织的关心,谢谢大家的帮忙……”信州区水南街道豆芽巷社区西小区第二网格党支部流动党员徐谦心怀感激地说道。
目前,信州区流动党组织、党员先后通过签订共建协议、互访座谈等形式,推动4个镇(街道)党组织与流动党组织、党员牵手结对,推动11名流动党员转移党组织关系,418名党员干部与956名流动党员结对,走访流动党员56人次,帮助解决问题4个,参与文明创建、治安巡逻、执勤防控等工作138人次,服务时长约2895小时。(徐文君 李善明)
责任编辑:田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