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开区:解锁基层“善治密码”
摘要:分类管理,精准服务,临湖社区将住户按照ABCD四类进行网格分类服务,实行动态化管理,有针对性提供养老、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服务,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让“微服务”让善治“有温度”。
中国发展网记者 华铭、张海帝报道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如何解开基层高效社会治理的“密码锁”,走出一条地方特色社会治理之路?合肥经开区给出了特色答案。
“党建+”构建芙蓉特色
芙蓉社区下辖10个居委会,内有两大商圈、3个园区、7座楼宇。近年来,芙蓉社区围绕“党建引领示范区”和“社会治理标杆区”,持续深化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一根钢钎”插到最基层,逐步健全小区治理架构,成立42个小区(片区)党组织,实现住宅小区党组织全覆盖,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同时,芙蓉社区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五大区域化专业党建联盟(教育联盟、安全联盟、园区联盟、健康联盟、环保联盟),促进实现区域化经济建设联抓、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文化活动联谊、区域环境联建、公益事业联办。
“在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是关键核心,积极探索具有芙蓉特色的‘党建+’治理模式,构建一个党建引领多方协力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们的目标。”社区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3月起,芙蓉社区每月举行“书记有约”主题沙龙活动,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区党委书记及小区支部书记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小区治理中的难题和堵点,通过面对面分享经验、实打实点明问题、心贴心交流方法,碰撞出了不少小区治理的灵感和火花。
与“书记沙龙”一起发挥作用的还有“书记接待日”制度,自2023年7月以来,芙蓉社区在40余个小区内全面推行“书记接待日”,社区、各小区支部书记联合派出所、物业、经开区相关职能部门等,与小区党员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回应群众诉求,研究解决大家操心、烦心、揪心事。
“三微”治理打造幸福社区
为解决城市社区基层工作力量覆盖不足、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合肥经开区临湖社区推行基层网格化微治理,集聚治理微力量,推动微自治,开展微服务,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红色力量,实现“巧治”“共治”“善治”。
据介绍,临湖社区在建设布局合理、力量充足、信息赋能的网格治理服务单元上下功夫,将辖区划分为56个社区网格和3个专属网格,并配备专职网格员59人;健全走访联系、代办帮办制度,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推动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红色”兼职网格员队伍,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临湖社区还组建“红色小管家”队伍,通过组织推荐、党员自荐等方式择优招募党员骨干担任“红色小管家”,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等自身优势,协助社区开展网格治理、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制定《红色小管家考评管理办法》,按季度进行考核测评,建立工作档案,确保队伍建好、用好、管好。
分类管理,精准服务,临湖社区将住户按照ABCD四类进行网格分类服务,实行动态化管理,有针对性提供养老、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服务,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让“微服务”让善治“有温度”。
“心莲心”社会救助暖民心
合肥经开区在社会救助方面也下足了功夫。近年来,合肥经开区莲花社区通过开展“心莲心”社会救助服务,服务辖区残疾人、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类型困难群体,拓展助医、助学、圆梦微心愿等“7+1”救助服务机制,探索出了“社区+社工+社会力量+专业力量+志愿力量”相融合的救助模式。
据介绍,莲花社区通过社区信息共享、专业社工定向沟通,完善入户沟通方案;成立评估小组(社工+志愿者+社会救助专干),对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同时对各类特色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制定“物资+服务”的帮扶方案;持续入户调查,对家庭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目前,该社区通过掌握不同类别人群的需求,建立一户一案台账,收集个性化需求。根据需求评估结果,社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多方参与,链接资金、物资及服务回应了困难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莲花社区还依托党建联席会议,有效整合辖区多方面资源,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多样化救助服务。将辖区内爱心资源进行分类,形成了涉及助学、助医、便民、微心愿、科普等类型的七支具有代表性的志愿服务组,实现了救助帮扶的社会力量持续发挥作用。同时,将社会事务部“心莲心”社会救助项目与企业服务部“聚力·共建”社企融合社会服务项目相结合,打造企业社会服务+救助社会服务融合的模式。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