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加大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解决工业发展关键问题

品牌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增强我国绿色制造国产替代水平

2024-06-04 14:18 中国发展网
装备制造业 新材料 智能

摘要:打造国家级实验工厂、高端创新项目落地、进行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升级..... 这些创新之举,是国家级重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国工业关键绿色铸造材料尖端品牌——恒利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利来新材),为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数智化,升级绿色制造工程,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进程的具体行动计划。

中国发展网讯  打造国家级实验工厂、高端创新项目落地、进行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升级..... 这些创新之举,是国家级重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国工业关键绿色铸造材料尖端品牌——恒利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利来新材),为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数智化,升级绿色制造工程,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进程的具体行动计划。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必须通过加强基础技术研发和支持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变。”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交“加大基础技术研发和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支持力度”和“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建议。

深入开拓创新,不断加大创新能力,向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的目标,扎实推进。针对眼下国内装备制造业用铸件改性材料、工艺装备等存在的“短板”和“卡脖子”现状和问题,依托先进的核心技术创新优势,实现了产品工艺、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化。

强化技术创新品牌制造力

据恒利来新材董事长王迎战介绍说,“经过发展,大力度地生产和投入使用,主导产业产品包芯线、发热保温冒口套、绿色智能喂线处理装备,为我国高端制造关键设备升级创新,发挥了能效、价值,在关键领域,正逐步替代国外产品。”

据了解,包芯线、发热保温冒口套、绿色智能喂线处理装备、球化剂、孕育剂等铸造用改性新材料,进一步说,是一种可以能够更好地改良工业钢铁零部件性能的催化剂原材料产品,经过改良后的钢铁零部件产品,由于产品具有轻量化、韧性强、耐低温等优质属性,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深受用户接纳认可。目前,这一可以广泛用在高铁、汽车、核电、风电, 以及军工、火箭等诸多高端工业设备制造领域的绿色铸造材料新品,成为市场“新贵”,广泛应用于中国中车、一汽铸造集团、安徽神剑、陕汽集团、东风铸造、威斯卡特、美国康迈等高端装备制造业。

“恒利来生产的包芯线,是一种新型低镁镧系高端球墨铸铁件球化处理用环保型包芯线,解决了铸件球化率低、石墨数量少和缩松问题,产品综合质量优,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自产品上市应用多年, 一直居国内市场前列。”,据王迎战介绍说,恒利来包芯线产品能使铸件球化率稳定在90%以上、成品率大于 97%。用于铸造行业,对于汽车用户可以满足对轻量化的需求;用于高铁动车组,可以满足对-50℃低温性能的要求。

因为产品通过添加剂的使用,使生产高强度、高韧性、轻量化的制造业用高端零部件的成本变更低、工艺更便捷。总之,可以细化钢铁材质零部件的微观组织,既提高了综合性能,又减轻了重量,符合制造业当前对零部件绿色低碳、高性能等质量发展趋势。

目前,由于产品技术创新解决了传统技术产品诸多难点、痛点等问题。加大了恒利来产品生产上规模上水平,铸造材料产品有 10 余种、300 多种规格。其中,仅包芯线年产可达 30000 吨、发热保温冒口套年产量达到了3000 万只球化剂、孕育剂分别是年产 10000 吨,有色金属用中间合金 2000 吨、喂线装备 200 套,可满足客户小批量柔性生产,也可满足稳定的大批量供应。

用户从过去依赖进口,到如今广泛采用国产,对于恒利来远景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来看,这是企业技术创新和国家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的结果,不仅改变了部分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局面,还解决了存在行业内的“短板”、“卡脖子”等较多瓶颈问题。

增强研发和人才优势高投入

与恒利来合作多年的一家低温球墨铸铁件专业化生产企业,几年前, 要求生产高速列车零部件中A 类部件高铁转向架轴箱等的材质,必须是低温球墨铸铁件。恒利来研发的球化剂、随流孕育剂等添加剂,被用于低温球墨铸铁件制造,经过对产品多轮的小试、中试和生产环境试用,数据显示,可以完全替代国外同类原材料。

“这家低温球墨铸铁件企业长期以来,铸件用添加剂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用户的强烈呼声也是恒利来作为标准化企业进行攻关技术,实现优质产品更多应用的初衷... ”王迎战如此介绍说。

这些年,技术产品研发成功,主要是来自恒利来舍得在人才和研发上高投入,经过多年攻坚克难的实践和宝贵经验,王迎战认为,若要持续创新,那就必须持续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

今年开年以来,持续加大打造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建设、高新项目落地, 以及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建设,都是需要向人才、研发要效益的回报。不久前研发成功的、主要应用于航母工业制造零部件上的“特种钢用变质剂”产品,以及用在 D17、D21、D31 系列火箭上的包芯线产品等就是恒利来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力度,邀请国际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院校、专家教授,进行深入合作所创造的喜人成绩。可以看到的是,天空的火箭, 路上的高铁,大海里的航母,都有恒利来的技术创新产品。

重视人才,重视研发,是王迎战带领恒利来从昨天到今天,从“小” 到“大”的制胜法宝。创立于2000 年的恒利来,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目前,在技术研发投入上,建立了阵容强大的科研团队。高端创新项目落地, 增强竞争盈利能力,与国家“千人计划”科研团队、国家重点科技大学、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等重量级专家人才,组建“豪华科研团队”, 攻关课题,加大研发。联合重点攻关应用于运七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军工产品用中间合金、高效熔剂”,目前项目完成厂房设备的基础建设;联合共同研制出用于航母万吨钢板的“特种钢用变质剂”和“铸钢变质包芯线”等新技术新产品,将极大提升钢材内部性能,为打造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夯实了坚实根基!

“从行业细分领域来说,恒利来属于C3240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行业,主要产品为有色金属合金,是装备制造业的上游企业。钢铁材质零件用添加剂正在加速实现高端设备用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助力中国铸造企业的绿色发展。”

作为取得重要创新成就的“标准领跑者”企业,近年来,恒利来先后起草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获得一百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达到十几项、国际专利两项,且大部分重要核心技术专利获得授权,提升了技术产品品牌保护能力,进一步拉近自主产品技术的国产化和国际化目标。(傅雷)

责任编辑:郭丁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