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聚焦“全龄友好视角下的规划转型思考”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年轻家庭对育儿友好环境的渴望,单一面向的规划模式已难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因此,从全龄友好的视角出发,对城市规划进行转型思考,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感的关键。
中国发展网讯 5月21日,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主办的“全龄友好视角下的规划转型思考”专题研讨会在京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菁主讲。张菁表示,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和服务的提升,强调了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历史欠账,以及应对老龄化等问题的重要性。
传统城市规划往往侧重于满足特定年龄段或群体的需求,如青壮年的就业便利、儿童的教育设施、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等,而忽略了不同年龄段间的相互关联与支持。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年轻家庭对育儿友好环境的渴望,单一面向的规划模式已难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因此,从全龄友好的视角出发,对城市规划进行转型思考,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张菁提到,城镇化发展进入下半场有一个非常大的质的变化,就是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需要我们去构建全龄友好城市,特别是关注一老一小和青年群体多层次的需求,这是回应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举措,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满意感,“三感”是规划重要的出发点。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张菁提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注重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和发展环境,以实现儿童优先和儿童参与。
在青年友好城市建设方面,为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中规院团队参与了城市指标评价体系的实践,进行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可行性评估,并提出了面向青年的城市空间供给建议。
在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方面,张菁表示,中规院团队参与了适老化改造工作,致力于将老年友好理念落实到社区建设中,关注老年人对于空间的需求,如住房、养老服务设施、医疗健康设施等。
对未来全龄友好城市建设,张菁提出,建立不同人群特征库,以及规划师在提供开放性和包容性公共空间方面的重要作用。规划转型应围绕人,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到成果共享,以打造美好生活场景,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