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力乡村美丽蝶变
摘要:沈集镇乐山村上演的这一幕乡村体验游,是沙洋县以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为载体,积极探索规划引领、产业导入,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中国发展网讯 4月的沙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位于该县西北部沈集乐山湖国际垂钓中心薄雾缭绕,水天一色,如梦如幻。每逢周末,众多钓鱼爱好者和游客络绎不绝来到基地,赏花,游水,垂钓,享受难得的周末乡土休闲娱乐。
沈集镇乐山村上演的这一幕乡村体验游,是沙洋县以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为载体,积极探索规划引领、产业导入,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小田变大田 荒地变良田
沈集镇彭堰村、双庙村、帅店村距荆门市东三环约2公里,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但由于历史欠账,存在产业布局零散、基础设施薄弱和村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曾一度让3个村与发展无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0年沙洋抢抓全国和全省农村宅基点改革试点、全省和美乡村建设试点等机遇,先后以沈集彭堰、双庙、帅店等3个村和五里金台、赵集等2个村为单元,分别申报实施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重构现代农业发展区、宜居村庄建设区、生态功能保护区“三生”空间,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虽然田亩不大,却零星分散在20多个地块,耕种起来耗时耗力”。帅店村村民吴宪满回忆之前农事深有体会。
田为农之本。面对耕地分散化、碎片化问题,以及农田沟渠不畅、道路不通等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沙洋县深化在全国首创的“按户连片”耕种做法,立足小田变大田,规划采取“土地整治+现代农业”方式,新建沟渠2.7万米、机耕道2.5万米,新修泵站14座,推动小田变大田、散田变整田、薄田变良田。
当下,在通往沈集镇道路两旁规整的农田里,一片片麦苗和一株株油菜长势正好。经过整治,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6500亩高标准农田已建成。
与此同时,沙洋推动土地节约集约,推动资源变资产,为“三农”发展蓄力储能。先后将荒山、荒坡、废弃坑塘开发整理成耕地,新增耕地面积700亩。沈集国土整治项目实施后,腾退建设用地900亩。
“村里已引进3家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稳定粮食生产。”帅店村党支部书记罗超说,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稻虾养殖基地1550亩,带动30家农户发展虾稻连作,亩均年纯收入达4000元。
零散到集并 村貌换新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帅店新农村广场上载歌载舞,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环境美了,生态好了,荷包鼓了,村民劳动之余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了。这得益于从国土整治立项之初,规划了宜居村庄建设区,结合村湾集并,探索出了保留10个居民点、新建1个社区的“10+1”模式,适度搬迁分布零散的居民点。
“为满足不同家庭住房需求,我们设计了54㎡、120㎡、150㎡、194㎡等4种户型。”沙洋县国土整治局负责人说,在全县统筹调度下,建成可容纳472户,水、电、路等公共设施配套新社区。
有了里子得实惠,面子也要美起来。
对集中安置点,整合资金近2000万元,清理残墙断垣、治理黑臭水体、清运陈年垃圾,配套建设污染处理系统、垃圾中转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对保留的村湾开展道路修缮、建设小游园,配套健身设施,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传承特色兴文化 产业融合促发展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沙洋县紧扣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九大战略”工作要求和全域项目试点的安排部署,充分借势深化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系统谋划和实施全域项目,与保留乡土特色、传承乡村文化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加快乡村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3月23日至24日,2024年中华垂钓大赛湖北沙洋选拔赛在乐山湖垂钓中心举办,现场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450名钓手参赛。
该项目是沙洋大胆探索“整治+入市”模式,引入资金建设沙洋乐山湖国际垂钓中心,支持彭堰村用集体建设用地入股与钓场联营,促进企业与农民合作共赢,推动集食、居、娱、游、学等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在今年底全部建成后,可获门票、垂钓等综合收入3000万元。
在五里铺项目区,结合精忠报国的岳飞文化和红色革命传统文化,建设了乡土气息浓郁的农耕文化广场、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也吸引不少周边市民打卡游玩。据统计,沙洋每年吸引超300万游客观光旅游,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风好正是扬帆时。眼下,沙洋县2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正酣,田里的油菜籽丰收在望,乔迁新居的帅店社区居民们喜笑颜开,乐山湖垂钓中心正忙于“五一”迎宾,一幅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为乡村振兴筑台垒坝的新图景在沙洋大地徐徐展开。(廖亮 孔德威 刘志红 高会平)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