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田地生新绿 春日绘“丰”景
农机检修备春耕 刘建军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旋耕机发出轰鸣,无人机洒下水雾,棚内暖意融融……春分时节,春回大地,草木返青,经过寒冬洗礼的大地重新“活”起来、生出新绿,收获“丰”景,一派生机盎然。
春日的甘肃成县大地,沃野千里,孕育着新一季的丰收。“现在的小麦已进入返青期,现在苗齐根壮,虽然今年冬季雨雪少,但近期的几场雨雪有效缓解了旱情,我们紧抓时机追肥喷防病虫害,精细化的春管为今年丰收增产打下了基础。”在苏元镇龙勿村的小麦提纯试验田里,种粮农户杨希望对现在的长势颇为满意。
杨希望的另一个身份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种了一辈子粮食的他深知优良种子的重要性。2022年开始,苏元镇抢抓成县创建3万亩国家级绿色小麦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发展机遇,采用“部门+院校+企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在县农业农村局、成县兆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陇南师专的技术指导下,率先开展了小麦N斯特拉姆潘列种子提纯复壮工作,他第一时间站出来,积极参与其中,立志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新路子。
“去年我们种了140亩,经过一年的提纯试验,产量和效益都不错,今年扩大到1500亩,夏收后这些提纯后的种子能够保障全县3万亩的种子需求。为了确保这些种子质量,在县农技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组织农技人员、土专家、种地能手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户抓好镇压划锄、分类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倒春寒’预防,全力以赴打好小麦丰收的春管主动仗。”成县苏元镇党委书记李昆介绍说。
苏元川子坝大棚蔬菜长势好 刘建军摄
川子坝村的邓文军同样忙碌,作为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他要利用闲暇时间对合作社的农机具进行一次详细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这些‘铁牛’在春耕春管期间能够正常运转。“我们提前对农机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维护,保证每台农机在春耕时都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县农机部门还组织了农机操作培训,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邓文军说。
农业机械化是春耕春播的底气,农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为了保障春耕生产的农机需求,成县提早谋划,制定出台了《2024年春耕备耕农机保障工作方案》,从农机调度保障、维修保养、规范市场、宣传培训四个方面做出扎实安排,计划投入农机具1100多台(套),检修各类农机具19100多台(套),开展农机市场执法14次,确保了全县22.75万亩越冬作物春管和18.38万亩春播生产的农机具需求。
在压实粮食安全生产的同时,成县还在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引进企业、引导激励农民等方式,积极打造绿色果蔬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调优蔬菜品种结构,温室大棚总规模持续扩大,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日益拓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林苏元镇川子坝村的蔬菜大棚,阵阵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棚内暖意融融,培育的卷心菜、西葫芦、辣椒等菜苗绿意昂扬,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大棚内移栽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现场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蔬菜大棚种植忙 刘建军摄
“我们今年春节前开始自己育苗,成本是引进菜苗的三分之一左右,不但成本大幅降低,而且成活率高、缓苗期短,保障蔬菜品质。”苏元镇川子坝村田园归居家庭农场负责人邓小军说。
邓小军是苏元镇特色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他看到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机遇,以“党支部+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创办了田园归居家庭农场,建成14座蔬菜大棚,种植特色蔬菜,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不断丰富蔬菜品种,保障四季蔬菜供应,探索走出了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大棚蔬菜种植受季节限制小,种植周期短、见效快、集体和个人都有了不错的收入。”邓小军开心地说。
春来大地气象新,成县以新思路、新技术、新业态、新农人带动农业生产不断创新升级,努力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夯实乡村发展水平,让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逐步凸显。(刘建军)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