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湖北嘉鱼:昔日臭水沟 如今景观塘扮靓乡村振兴

2024-02-27 11:43 中国发展网
湖北嘉鱼县 乡村振兴

摘要:农村河道的“毛细血管”一旦打通,村庄的发展也就跟着提速。2023年,王家巷村被评为湖北省生态村。借助河湖长制“东风”,依托雄风大队优美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

近日,大雪纷飞。雪后的簰洲湾镇王家巷村雄风大队成为散落人间的温柔。一场雪,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温暖的童话世界。

在大队的正中央,一处翡翠般碧绿的池塘分外耀眼。占地6亩的池塘里,四大家鱼大小不等,在水里上下翻腾,好不快活。

殊不知,眼前这个生机盎然的地方,原先却是一处人见人躲的臭水沟。平时农用污水、生活污水都往里排,甚至有居民随意将垃圾、旧衣物丢弃其中,导致这片水面一度陷入“黑臭命运”。“几十年来杂草丛生、遍地垃圾,水质极差。一到夏天气味特别难闻。”村民们纷纷吐槽。

昔日臭水沟!如今景观塘!正是“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促成了这次改变。

去年,王家巷村开了一场“幸福河湖共同缔造”村湾夜话,党员和村民代表围在一起讨论着村里的大事小事。“我们要借幸福河湖试点契机,把这个臭水沟好好整治一下,同时一并把农耕广场、百姓舞台、文化墙、知青馆等设施建起来,让咱们的人居环境真正好起来。”有村民提出建议。

“平时搞搞村里的卫生,咱们一起干都能行,这要兴建一系列设施,资金从哪儿来呢?”“这是让我们子孙后代都享福的好事!我带头捐1万元。”村民王金成率先捐款。

一石激起千层浪,村里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消息一传出去,村委门口排起小长队,自发捐款的村民越来越多了,最终达到5万元。村里又通过其他渠道共筹集项目资金400万元,项目于去年6月20日如期开工。

不少村民是设施建到哪里,就跟着哪里,扛水泥、搅拌沙土,投工投劳却不要一分钱工资。有些村民还无偿出让自有土地,合计5186㎡,折算金额约106万元;无偿拆除房屋11间672㎡,折算金额约62万元。

变化最大的就是这处“景观塘”了。工程中,共清理鱼塘淤泥100立方,石砌护坡2000立方,打造了小型栈道200米,亮化了300米步行道,修建生态休闲步行栈道600米,安装了防护栏600米、栽植杨柳树39棵、景观灯16盏。经过整治,“景观塘”焕发出勃勃生机。

“饭后我经常带着家人一起出来围着景观塘散步,和村民一起聊聊天,感觉非常好。”村民桑培凯说,现在通过村里的改造,水塘的水变得更加清澈,晚上景色非常漂亮,村民都喜欢聚在这里。

臭水沟变鱼塘,在打造优美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群众致富。

“现在村里不仅把这里建成了游园,还净化了水质、投放了鱼苗,去年鱼塘产鱼2400斤,销售额1万余元,大队40户村民都分到了收益。”村民张忠华说。

三分建,七分管。作为“幸福河湖试点”,王家巷村探索了一套“幸福河湖管护村规民约”,对小微水体常态化管护,确保无污水直排、无水面漂浮垃圾、无岸坡堆放垃圾。

村两委干部李帮德是池塘的村级河湖长。每天清晨,他都会沿着池塘走一圈,发现问题立刻想办法解决,只有看到河水干干净净,才能放心开展一天的工作。

今年56岁的李帮德见证了这口池塘的改变。“昔日与水抗争,如今与水共生。河湖长制实施以前,这口塘面目全非。实施河湖长制后,彻底整治受污染的小微水体,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质的提升。”

除了村级河湖长,王家巷村还有民间河湖长。

67岁的王远茂便是“景观塘”的“民间河湖长”,去年工程启动后,他主动请缨做好该池塘的维护工作。担任“民间河湖长”大半年来,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天早晚2次巡查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每天不去池塘边看看,总感觉生活中少了点什么。

“‘河长,如同一条河的家',不仅要眼里有河,更要心里有河。这是我作为民间河湖长守水有责、守水尽责的动力源泉。”王远茂说。

“民间河湖长在开展巡查时,能及时在现场处置问题。对于无法处理的问题,我们及时向村里汇报,并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以确保碧水微澜。李帮德说,民间河湖长带着对村湾的热爱和主人翁的责任感,成为了辖区河道守护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王远茂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志愿者加入到池塘保护中来,使水质变得更清澈。

农村河道的“毛细血管”一旦打通,村庄的发展也就跟着提速。2023年,王家巷村被评为湖北省生态村。借助河湖长制“东风”,依托雄风大队优美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

目前,该村外引内培果桑庄园、草莓基地等本土农业企业,打造273亩桑葚、100亩草莓、100亩葡萄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带动周边152户农户增收。打造集种植、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项目,推进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从“河湖长上岗、生态变样”到“全民参与、人人护河”,更多守护“水清岸绿风光美”的生动实践,将在簰洲湾镇绘就更美画卷!(廖亮  孔德威  皮道琦)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