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通渭:中药材迎来丰收季

2023-11-02 15:52 中国发展网
甘肃省通渭县

摘要:目前,通渭县共有道地中药材加工企业4家、种植专业合作社70家,今年,培育中药材种植、农机服务、产地初加工专业合作社50户,带动一大批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和种植大户抱团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暮秋时节,天高云淡。行走在甘肃省通渭县的田间地头,黄芪大田里轰鸣的机械正忙碌着,运输车穿梭在田间,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装车……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当下,趁着天气晴好,黄芪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正组织大量机械人力,抢收黄芪。

“我们有两辆三轮车运输黄芪,安排了11名工人进行分拣、装车,每天平均可以挖5到6车,每车大约有1吨。”榜罗镇种植大户陈海清说。

据了解,通渭县位于甘肃中部,耕地面积240.2万亩,属温带半湿润干旱季风气候区,海拔1410-2521米,年均气温7.5℃,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中药材主要品种中通渭有72种、占19.8%,常用的130多个品种通渭有36种、占27.7%,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亟待释放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通渭县委、县政府紧盯定西建设“中国药都”和“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目标定位,全域规划、区域布局,全力打造以金银花为主、黄芪等道地中药材共同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园,推动中药材产业全链发展。

按照“一基地两园区”发展思路,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坚持以黄芪和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是全县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今年,全县种植黄芪、党参等道地中药材10万亩以上、预计产量5万吨。

“去年,全县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以上,中医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9%,对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7.6%,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约21%。”通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尚平说,全县中药材链式发展,不仅保障了中药材种植户的丰厚收益,同时催生了加工企业、种植合作社以及药材加工车间和交易平台等集约化平台的抱团发展。

目前,通渭县共有道地中药材加工企业4家、种植专业合作社70家,今年,培育中药材种植、农机服务、产地初加工专业合作社50户,带动一大批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和种植大户抱团发展。

为了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好黄芪种植产业,什川镇充分发挥党建联动力和凝聚力作用,成立了黄芪产业联合党委,建立了统一规划布局、技术培训、种植标准、管理服务、市场营销以及农户分户种植的“四统一分”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念好“种、转、营、治”“四字经”,让村民们种植黄芪毫无后顾之忧。

田新利是什川镇党委副书记,同时也是该镇中药材产业联合党委书记,他说:“在发展黄芪种植产业过程中,我镇抢抓建设全县中药材交易市场有利机遇,以产业联合党委为纽带,打破资金、技术、加工销售等壁垒,全力筑牢党建引领保障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近年来,为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三年倍增,通渭县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方责任,并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紧盯全省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研究制定《通渭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中药材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通渭县2023年中药材产业实施方案》,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沃野田畴多盛景,挖药晒药药飘香。眼下,通渭县的田间沃野,随处可见大型机械在梯田地里来回奔忙,三轮车忙碌装车运输,工人们捡拾药材,而在合作社的院落或者田埂里,成堆的黄芪晾晒在暖阳下,浓浓药香飘来,空气中就充满了丰收的味道。(甘肃省通渭县委宣传部张文博)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