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县:扛牢政治责任 强化使命担当 努力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走在前作示范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王斌报道 甘肃省榆中县是全省农业大县,乡村振兴的成色决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榆中县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推动县域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村强民富、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共识,扛牢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坚持以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增强服务意识和造福群众能力”为根本,举办乡村振兴主题培训6期934人次,集中轮训乡村干部554名,增强将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在最基层、把党为群众谋幸福体现在最前沿的能力。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行包乡到村、结对共建工作机制,成立5大工作专班12个专责组,明确推进61项重点任务,实施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以清晰的任务书、路线图,将上级决策部署由文件精神变成实践行动,实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产业,积蓄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扛牢“产业链条延伸、技术标准提升、品牌效益外溢、农民收入增加”四项任务,围绕19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健全利益联结长效机制,聚力打造丝路寒旱现代种业创新谷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党建+产业”联盟,发展高原夏菜、中药材、百合等作物60万亩,推动全县24万多人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持续扩大高原夏菜自主品牌影响力,开拓高原夏菜产业4.0版本,实现种子种苗、人才、技术、装备、标准、产品“六个输出”。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联村共建、抱团发展等模式,全县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4万元,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99%,李家庄村被评为全省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示范村。
强队伍,培育乡村振兴骨干力量。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和人才队伍链条效应,以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群众诉求中的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个,整改完成超大党支部94个,持续打造领导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注重选优配强“头雁”队伍,212个村实现每村至少1名大学生村干部,基层末端执行力得到全面提升。实施“万名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引进生产经营、文化旅游、乡村工匠等优秀人才652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多人,培养了一支“懂乡村、爱乡村、建乡村”的人才队伍。
强动力,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做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三篇文章,以打造河湾村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点为样板,筛选确定市县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5个,落实资金1.12亿元,逐步打造“中部川塬三次产业融合型、南部山区生态旅游带动型、北部山区特色产业拉动型”三个和美乡村示范带。积极探索“小县大城”发展模式,聚力打造以和平、金崖、夏官营为代表的商贸强镇、科教新镇、工业重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统筹配置榆中好资源融入兰州大市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田字型”治理体系,设立村民小组网格党支部(党小组)1195个,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网中结,高墩营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泛开展“三亮三比”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环境好、乡村美、农民乐。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