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清水今常在 漳河美景入画来
摘要:“金秋时节,漫步漳河岸畔,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山水画映入眼帘,河面波光粼粼,岸边层峦叠翠,橘园果实累累,蓝天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持续推进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守护一库清水,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金秋时节,漫步漳河岸畔,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山水画映入眼帘,河面波光粼粼,岸边层峦叠翠,橘园果实累累,蓝天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漳河,荆门人的生命之河、母亲河。10月21日和22日,2023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湖北·荆门站)暨2023环漳河自行车赛将在美丽的漳河湖畔举行,这里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漳河岸边是我家,清清的山岗开鲜花,弯弯的河水映彩霞,山水相依水墨画……”这是广为传唱的歌曲《漳河岸边是我家》。一库清水,让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攀升。多年来,荆门市多管齐下,持续推进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漳河水库水质常年保持I类,桃花水母、中华秋沙鸭、蓝喉蜂虎等珍稀保护生物在此栖息,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漳河入选国家重要湿地,漳河水库被评为“湖北省幸福河湖”“湖北省美丽河湖”。
漳河新区漳河镇迎接村三面环漳河,风光旖旎。在该村3组漳河岸畔,正在进行漳河水库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缓冲带项目建设。走在松软的草坪上,身后是碧水、绿植、盛开的鲜花,如诗如画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漳河水库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缓冲带全长9.2公里,总建设面积23万平方米,是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涉及漳河镇迎接和肖岗两个村。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通过缓冲带种植的作物,可以对农药、化肥残留进行一定的吸收,最后减少进入漳河水体,减少对水质的影响。”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吴辉向我们介绍了情况。
近年来,荆门市全力推进漳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全域整治重点污染源,依法拆除漳河水库444口养殖网箱、75处筑坝拦堰,关闭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14家农庄,关停12家煤矿。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在库区村建设18处集中式微动力、2082处单户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域开展生态修复,完成爱飞客湿地、渠首闸滨河路、漳河机场核心区、宏图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煤矿废弃地土地复垦等。
在漳河镇罗河村7组,村民肖兆珍家的20多亩橘园全部装上了诱蝇球。这些小小的诱蝇球,有效解决了大食蝇、小食蝇问题,并减少了农药对柑橘造成的污染。诱蝇球是荆门市加强漳河水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漳河库区大力发展生态有机种植,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建立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核心示范区3万多亩;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开展太阳能杀虫灯、诱蝇球、黄板纸、捕食螨等重点绿色防控措施示范。
多年来,荆门市与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等部门积极探索漳河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守住漳河的绿水青山。推行“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深入实施漳河水体蓝线保护圈、漳河湿地和水土保护圈、漳河水库生态旅游圈“三圈”保护规划及漳河湿地保护规划,严守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生态保护”四大管控区域。强化执法监管体系建设,设立漳河流域综合执法专职机构,建立荆门、襄阳、宜昌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形成流域纵向协同、部门横向联动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漳河库区生态保护补偿方案(试行)》,每年筹集资金450万元,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做实河湖长制,成立漳河水库水污染防治指挥部,定期巡河调度,选聘60名民间河湖长,开展“清四乱行动”“水质提升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漳河流域支流综合治理。
今年8月24日,荆门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漳河(母亲河)保护日”的决定》。决定自2024年起,将每年3月22日设为“漳河(母亲河)保护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惜水、护水、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增强全市上下共同保护好漳河(母亲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廖亮 叶玉兵 马大军)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