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宽甸 鸭绿江畔小村落 桃花源里谱振兴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汪险峰报道 著名歌唱家蒋大为曾经演唱过一首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中盛赞的就是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一个坐落在鸭绿江畔的小村落。曾经的河口村名闻遐迩,引人向往,如今的河口村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村民们在桃花源里谱写了又一首昂扬奋发的乡村振兴新曲。
河口村坐落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南部、鸭绿江畔,是鸭绿江国家级4A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主要有河口万亩桃园、河口断桥、河口毛岸英纪念馆、河口抗美援朝铁路博物馆等景点,素有“塞外江南”美誉,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是辽宁省“一村一品”燕红桃产业示范村。
河口的春季,漫山桃花粉红如霞,香气袭人,如遇仙境;秋天,鲜桃压枝,硕果累累,令人垂涎。春秋两季的桃林,不但是鸭绿江河口的一大景观,燕红桃也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循着花香和果香,河口乡村振兴的足迹清晰呈现。
当年,太平湾电站建设淹没了河口村大量的土地,人均耕地不足0.5亩。为了解决河口村人多地少,村民增收难的问题,长甸镇党委、政府与河口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河口村的实际情况,多方考察,积极施策,根据河口村独特的沿江水库小气候,从1989年开始引进原产河北省的燕红桃,并在90年代初开始引导村民大面积种植。燕红桃以其果实个大、肉厚、口味纯正、甘甜爽口,含糖量高达13%而堪称水果中的佳品。河口村出产的燕红桃,每个单果重量都在250克以上,最大的重量达700多克。
刚引进这种桃树时,情况并不理想,那时基本是每家零散种植,卖几毛钱一斤。后来,河口村相继成立燕红桃协会和合作社,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进来,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村民吉洪洲是当地的种桃大户,他的桃园占地138亩,每年卖桃能有40多万元的收入。吉洪洲的成功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他的父亲在河口地区较早发展燕红桃产业,积累了30多年的燕红桃种植经验。2010年5月,吉洪洲创建集果树种植、桃园观赏、农家餐饮、标准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吉兴家庭农场。此后,他将土壤管理作为重点,经过多年探索,他种植的燕红桃实现“豆饼+有机肥+菌肥+草皮有机质+微量元素”全面给养,保障了土壤的健康循环利用,提高了燕红桃的品质和桃树的抗寒、抗病能力,实现了稳产、增产、优产。
经过多年发展,河口村燕红桃栽种面积已超两万亩,年产量5000万公斤,可谓是把小桃子做成了大产业。
农产品产业的迅速壮大带动了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河口村生态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庭院旅游繁荣,河口村现有150多户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在“五一”“十一”长假期间,村子每天接待游客都在10万人次以上。
王忠武是河口村的名人。他做过小学美术教师,9年前返乡创办了民宿饭庄——闲舍庭院,确立了“闲舍庭院是文化、是品位,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主基调,古朴的字画、素雅的竹帘屏风、承载历史的老物件和满满的几架藏书,让闲舍庭院透着幽静典雅,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2018年起,王忠武还面向本地村民、旅游从业者提供了快餐经营服务,此举不但增加了自家收入,也解决了村民在旅游旺季和卖桃季的用餐难问题。
在河口村,同样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杜长波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意经”。他家桃园所在位置非常适合进行摄影创作,近些年,他通过与各地摄影家协会以及摄影爱好者组织建立联系,使得全国摄影爱好者纷纷慕名前来,而另一方面,杜长波为广大影友提供的优质服务,也赢得了口碑,不仅“回头客”越来越多,还为他的燕红桃打开了销路。
说起销售最有道儿的人非村民李宏莫属。他依托自家的燕红桃园,开启了电商创业之路。很快,他的“宏麟果业”便成了丹东地区生鲜电商中的佼佼者。在李宏的带动下,河口村不少村民加入了电商大军,桃农足不出户就可将桃子卖到全国各地,有力推动了燕红桃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为了拉长燕红桃的产业链条,李宏给自己定下了一个10年的奋斗目标,他的燕红桃深加工项目正在有序运作中。
近些年,河口村坚持发展原生态绿色农业,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先后开发了鸭绿江边桃花节、辽东特色山珍采摘节、边境游船观光、朝鲜民俗村体验、长河岛异域风情、江心岛异国风光、红色景点之毛岸英学校、红色景点之河口断桥、红色景点之志愿军纪念馆、河口特色饮食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出“河口旅游”品牌,赚得盆满钵满。
据统计,2023年五一期间,位于河口村的景区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3000万元,农产品销售收入200万元,实现利润60万元。
2023年,河口丰收季来得特别早——9月初,鲜果全部采摘结束。其中,燕红桃产量4万吨,产值1.6亿元;秋白桃年产量6万吨,产值1.9亿元。
河口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郎显琨自豪地说,我们河口村现在是春赏桃花、夏游江、秋品鲜桃、冬捕鱼,是真正的现实版“桃花源”。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