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市场火爆 “最火十一假期”在望
摘要:暑期以来,国内部分景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场景。同时,多地数据显示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位于新疆西南部的喀什古城,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大规模的生土建筑群。近年来,喀什古城景区旅游蓬勃发展,民生大幅改善,居民获得感不断增强。图为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古丽的家”旅游家访点,演员在随音乐起舞。新华社
本报记者|邵鹏璐
每年暑期都是旅游出行旺季,也是全年文化和旅游消费最活跃、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今年暑期更是火爆,堵人、堵船、堵骆驼,抢车、抢票、抢导游……暑期以来,国内部分景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场景。同时,多地数据显示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综合旅游产品价格、OTA订单、客流大数据、游客花费调查等监测数据,测算暑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旅游市场呈现出时间上长线需求增长,空间上朝更远程目的地发展的趋势。
亲子和研学旅游领先复苏,文化底蕴丰富、便利性高的都市旅游目的地更受青睐。抓住青少年和儿童成长的重要窗口期,众多家长带着孩子逛文博场馆、主题乐园,学生参加历史人文、国防军事、自然探索、名校励志、科学技术等研学项目。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成都、武汉、青岛等文化底蕴足、现代化程度高的城市受到亲子和研学旅游人群的偏爱。然而,来势汹汹的研学热也加速暴露了当前市场供需错配、首位度高等结构性问题。如故宫、国博等地一票难求,还有“只旅不学”、披着“研学团”外衣的黄牛频现等现象对稳定市场秩序提出新的挑战。
避暑旅游需求空前旺盛,高温驱使游客愿意走得更远、在外玩得更久。今年暑期,全国各地高温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延续时间长”的特征,避暑旅游需求加速释放。北京、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等地跨省出游量位居全国前列,合计占比达35.78%,创历史新高。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昆明等纬度和海拔较高的地区是避暑旅游热门目的地,外地游客量占比高。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区的部分典型目的地外地游客占比一度超过75%。天气热,人们也更加愿意在避暑地多停留感受凉爽。大数据监测显示,暑期全国游客在外游玩时间明显增加,同比涨幅达36.77%。
市场热度不断走高,旅游市场出现“业态上向产业链下游、空间上向远程目的地”同时扩散现象。暑期市场稳开高走,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暑期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同比2019年增长18.9%。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7月旅客运输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5.3%,创民航月度旅客运输量历史新高。产业景气由交通、住宿、餐饮等为代表的上游业态向购物、娱乐为代表的下游业态全面扩散。上半年景气度相对滞后的旅游购物和娱乐业,受市场景气的利好传导。
节事旅游火爆,旅游目的地建设重点由资源端转向游客端。演唱会、音乐节等正成为驱动年轻人出门旅游的重要吸引,各类节事活动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新引擎。推动着目的地从招项目、建景区转变为办活动、搭平台。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全国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监测,截至6月底,全国各主要票务平台在售的7、8月演出项目超过8000个,在售演出场次3.7万场。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6月初至8月上旬,演出市场票房为23.27亿元,较2019年大幅增长168%。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期旅游产品价格出现普涨。数据显示,暑期全国各省(不含港澳台)进港机票均价同比上涨14.17%,酒店客房均价同比上涨46.88%,景区门票均价同比上涨4.63%。其中,北京、上海、宁夏、青海机票价格同比去年涨幅领先,云南、贵州、新疆、西藏、海南的酒店客房价格增长较明显,西藏、内蒙古、宁夏的景区门票价格增长幅度相对较大。
“研学游”“亲子游”“夜游”等旅游新业态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新引擎。丰富而优质的旅游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了游客的需求,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促进文旅市场更好发展。目前,暑期游虽已结束,但“十一”黄金周旅游产品预订已然开启,出游需求热度延续上扬趋势。携程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平台国内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倍,最近一周下单量环比增长63%。机票、民宿等业态的预订周环比增长均超过50%,景区门票预订则翻倍上涨。本年度最后一个公众长假“中秋+国庆”双节同庆的特殊假期,必将成为各地争抢客源的重要节点。多个旅游预订平台的数据显示,“十一”有望延续今年旅游的火热态势,或催生“最火十一假期”。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