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在盐城举行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在盐城举行
中国改革报、中国发展网记者田新元
9月5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的新闻通气会在江苏省盐城市举行。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范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处处长李林海,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陈小卉,盐城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吴本辉出席通气会介绍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有关情况。
通气会上,范黎介绍了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总体安排情况。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于2023年9月25日至27日在江苏省盐城市举行,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共同主办。会议以“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滨海”为主题,设置开幕式、主题论坛、专题研讨会、展览展示,以及相关配套活动。拟邀请国内外有关政府部门、地方政府、联合国相关机构、有关国际组织、学术机构、企业、青年及妇女代表约400人出席。
本次会议将分享推动滨海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及生动实践,推出务实成果、扩大合作伙伴、凝聚国际共识,与相关国际公约及全球倡议协同增效,打造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会议主要活动亮点纷呈。
一是发布务实成果,提出合作倡议。会议将发布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纲要、全球滨海生态系统保护工具包模块化内容,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英文版、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等成果,提出全球滨海论坛伙伴关系倡议。
二是议题广泛深入,组织形式多样。会议将聚焦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迁徙物种保护的滨海协同、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的活力滨海四大议题举办主题论坛,以对话交流、案例分享等形式组织10余场专题研讨会,剖析滨海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三是活动内容丰富,公众参与互动。会议将组织设置、公开征集国际合作项目和示范行动等全球滨海论坛研究课题,设立摄影、自然笔记和绘画等奖项。邀请与会嘉宾和公众参观黄海湿地博物馆,举办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展、观鸟装备设备和文创展等各类专题展览,提升生态保护公众意识。
我国高度重视迁飞鸟类、湿地保护工作。李林海介绍了国家林草局在保护迁飞候鸟、加强滨海湿地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加强野外保护,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鸟类等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发布《“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方案(2021-2035年)》;联合自然资源部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完善机构支撑,强化鸟类监测、科学研究等工作。强化执法监管,建立由27个部门组成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推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部门间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将“爱鸟周”明确为法规制度,每年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拓展国际合作,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与迁飞沿线各国在鸟类监测、鸟类环志等方面保护合作。
陈小卉介绍了江苏省在滨海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相关情况。近年来,江苏省立足海洋强省战略,强化陆海统筹,优化沿海产业布局,开展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滨海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上走在前、做示范。国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国务院刚刚批复的《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加快形成沿海陆海统筹带,构筑沿海生态安全屏障,协同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地建设与滩涂资源利用。
盐城市和连云港市、南通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近9亿元,项目的实施有效修复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提升了滨海区域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进一步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沿海三市正在陆续编制海岛、海岸线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实施连岛等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丰收”。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2年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046亿元,同比增长7.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4%。
吴本辉介绍了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筹备进展情况,以及盐城市在滨海生态保护修复、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他说,盐城市始终把高水平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力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坚持绿色办会理念,专门制定会议碳中和工作方案,积极打造绿色交通、绿色会务等应用场景,让绿色低碳成为会议鲜明标识。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和里下河地区广袤的湖荡湿地,是中国东部沿海湿地类型最齐全、连片分布面积最大和保护层级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近几年来,盐城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优化生态空间,加快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为边界、以自然保护地为核心、以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为节点的生态空间保护网络;提升生态品质,因地制宜构建湿地、林地、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海域等陆海统筹的生态治理大格局;彰显生态价值,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有序推进“双碳”行动,聚力打造更好的生态产品、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
责任编辑:田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