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枫桥经验” 探索治理模式
摘要:坚持多措并举,推进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始终坚持情、理、法相结合,引入“政协委员进网格”、“人大代表选民接待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常态化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项目,与辖区20个村26个社区深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工作。
中国发展网讯 卢春桃 方勇 记者袁雪飞报道 今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街道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把居民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基层治理的“晴雨表”,紧扣“矛盾化基层、邻里促和谐”的思路,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深入开展“源头治理攻坚年”行动,切实把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状态、解决在一线、化解在基层,实现“上下联动聚合力,多元化解解民忧”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织密全域覆盖调解网,抓好苗头调解。以开展“源头治理攻坚年”行动为抓手,制定印发了《大中街道矛盾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大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坚持“线上+线下”全方位开展摸排,通过网格巡查制度、有事说一声为民服务机制、进村入户“敲门行动”和领导干部定期定点接访下访四个渠道摸排掌握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及群众诉求;实施人民调解员及时化解、法律顾问专业咨询、议事协商情绪疏导、部门单位协调联动化解,构建多元有序调解模式。针对辖区情况,按照一格一册、一户一档,建立“民情档案一本账”,将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矫正人员等重点人群,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纳入重点走访对象,对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隐患进行摸排,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点人员及时稳控,群体矛盾提前预警,让“小网格”汇聚民情“大数据”。
打造优质人民调解队伍,抓好事中化解。盘活有效资源,积极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大党委"机制作用,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聘请一批有威望、有能力的社会调解力量,发挥律师名人纠纷调解工作室”品牌名片辐射作用,以“小区议事点”、“有事说一声”“板凳小课堂”为工作载体,充分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唠家常的方式让双方当事人坐下来面对面沟通交流,化解矛盾。坚持多措并举,推进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始终坚持情、理、法相结合,引入“政协委员进网格”、“人大代表选民接待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常态化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项目,与辖区20个村26个社区深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工作。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7起,调解率95%以上,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2850件,办结率100%,取得良好成效。
推进动态回访分类策略,抓好调解质效。动态回访,有效防范纠纷反弹。为防止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弹或升级,各村各社区按照“谁调解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对调处化解后的矛盾纠纷实行7日内动态回访机制,时时掌握动态,分类制定回访策略,对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关注纠纷动态,采取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了解群众对化解结果的满意度,做到调解一件、教育一片、预防一批,对一些未能及时有效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包抓责任人通过上门走访倾听当事人诉求、开展法治宣传、情感疏导等方式,督促引导当事人积极履行义务,依法处理问题,坚决防止问题积累、矛盾叠加、风险外溢、复发反弹。去年以来,协商解决了民生、就业、养老服务等问题850余件,为居民提供间接或直接服务1500多人次。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矛盾不激化、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矛盾纠纷化解闭环服务。
强化多方调解联动机制,抓好多元调解。加强源头治理,预防和化解矛盾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该街道成立集综治中心、司法所、法律服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每天确定一名班子领导干部坐班接访,通过面对面沟通、膝碰膝倾听民声,肩并肩调处纠纷,实打实化解矛盾,及时有效处置群众反映问题。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探索矛盾排查化解的新方法,开展矛盾纠纷全面排查工作,携手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作用,对发现的矛盾纠纷事件集中梳理、逐一研判、及时化解。今年以来,各村和社区联合辖区派出所开展“反诈宣传进小区安全防范入心间”等活动5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280余件。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由党工委委员、机关分管干部、社区工作人员、辖区民警、网格员组成的“五包一”矛盾化解工作责任体系,落实辖区重点场所、区域的包案责任制;协同推进重点人员教育帮扶等工作,成立“关爱之家”,定期与矫正人员和刑释人员、社区精神障碍患者见面谈心,倾心开展帮扶教育等。逐门逐户发放爱心服务卡,确保发放无死角,接收全覆盖,以爱心服务卡为纽带,畅通干群交流渠道,搭建为民服务桥梁,落实“有事你找我”矛盾化解机制,全面及时掌握群众诉求,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