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漳县:着眼“五县战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2023-08-24 14:59 中国发展网 朱海涛 记者王斌

摘要:截至目前,全县龙头企业达到27家(省级4家、市级3家、县级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50家,辐射带动农户3.7万户,目前已完成规范提升8家,当年培育家庭农场数量17个。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朱海涛 记者王斌报道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不断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五大振兴”为目标,深入实施“五县战略”,全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基地、西北盐业重镇和陇上生态旅游康养名县。

以产业富县 促产业振兴

抓住被列入全省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蔬菜设施农业、食用菌发展重点县的机遇,按照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要求,发展“牛羊菜果薯药种”和蚕豆、食用菌、林果种苗等特色产业。目前,党参、当归、黄芪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高原夏菜、水果玉米等果蔬种植面积达到12.3万亩以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811.5亩,年挂棒能力达到1080万棒。建成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1万亩,淫羊藿种子繁育基地410亩,推广淫羊藿林下种植10000亩,投资建设淫羊藿保健酒生产线1条,开发淫羊藿系列产品,投资253万元,建设淫羊藿产业研发与推广中心1个。

截至目前,全县龙头企业达到27家(省级4家、市级3家、县级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50家,辐射带动农户3.7万户,目前已完成规范提升8家,当年培育家庭农场数量17个。

以科教兴县 促人才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漳县以“三才施策”为基础,以科教兴县、创新发展为索引,不断开展人才振兴工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借助“万企兴万村”、专家团队进乡村的契机,广泛吸纳产业人才,把人才“引进来”,引到产业链、引到田间地头,培育人才、指导产业发展。

同时,开展实用人才、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专家培训,让本地人才“走出去”,学习先进的产业生产技术,更好地带动当地产业发展。通过公开招考、定向招聘、特殊人才引进等方式加大紧缺型人才引进力度。将外出培训作为提高干部人才能力素质的重要渠道,借助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有利时机,及时组织开展赴外培训,不断锤炼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以文旅活县 促文化振兴

深入发掘文化产业,开发盐川古镇文化产业园,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品牌。在保护好历史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地方戏曲、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盐画、羊皮鼓舞不断发展。以“非遗过大年”社火秧歌文艺展演、线上展览《漳县博物馆美篇》、赠送书画作品、赠送图书杂志等方式和举办贵清山/遮阳山文化体育旅游节、攀岩赛、山地自行车赛等大型节会,提升漳县旅游文化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百姓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切实做到每季有大型比赛、每月有文化展演、每周有群众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以生态立县 促生态振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见缝插绿、见土植绿,“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三北、天保、退耕、森林植被恢复、造林补贴、森林抚育任务22.66583万亩,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面积47.5万亩。特别是2019年以来,累计投资18899.5万元,完成秦岭生态保护修复、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项目、森林抚育、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29.0829万亩、林区道路51.4公里。

目前,绿色已然成为漳县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成为漳县最靓丽的名片。

以基层治理 促组织振兴

持续深化“一选两聘”模式,深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通过本土选任、公开选聘、外引回请等方式,先后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回乡创业青年中选拔村干部165名。大力推行“书记党建项目”,突出“小切口、大突破”原则,领办“书记党建项目”336个,解决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作风建设等难题400余件。

围绕漳河龙川河经济带特色产业带建设,谋划组建产业带(片区、联合)党委8个,推行“产业带(片区、联合)党委+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以片带产业党委为主的区域党建集群,辐射带动全县13个乡镇135个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高原夏菜、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深入推进“双育双富”计划,先后从致富能人、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64名,培养党员致富能人236名,党组织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占比达到57.8%,构建起“党建链”串联“产业链”“致富链”“振兴链”的工作格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的甘肃漳县,一条条道路通向山村小院,一幢幢新房错落有致,产业旺、百姓富,一幅美丽宜居、和谐共生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