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小巨人”“破百” 看创新潮涌嘉兴

2023-07-12 14:49 中国发展网 李宏伟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 浙江嘉兴 创新

摘要: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五年。作为区域创新能力衡量的指标之一,专精特新“小巨人”在长三角区域分布呈现什么特点?根据近日发布的《长三角专精特新企业研究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共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95家,占全国“小巨人”数量的近3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何过人之处? 7月10日,记者赴嘉兴市先后走访了嘉兴沃尔德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浙江蓝特光学股份公司、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探访此类企业创新发展中的特色、亮点和成就,倾听他们在细分领域里坚守深耕的故事。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李宏伟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培育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培育近9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地方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万多家。

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四化”特征的企业,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近日发布的《长三角专精特新企业研究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共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95家,占全国“小巨人”数量的近30%。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何过人之处? 7月10日,记者赴嘉兴市先后走访了嘉兴沃尔德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浙江蓝特光学股份公司、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探访此类企业创新发展中的特色、亮点和成就,倾听他们在细分领域里坚守深耕的故事,深刻感受到“小巨人”的创新涌动、韧性十足、动能澎湃和潜力无限……

沃尔德金刚石:我们的产品足够“硬”

刀具被称为“工业的牙齿”,没有刀具,就没有现代工业的发展。发展高端制造业要具备三个要素:高端机床、高端刀具、先进材料。

在嘉兴市秀洲国家高新区,就有一家专业从事超高精密、高精密超硬刀具及高端复合超硬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致力于金刚石功能材料新兴应用产业化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的钻石刀轮产品被广泛用于国内外手机、平板电脑等玻璃面板的高精密切割上。这就是2016年成立于秀洲国家高新区的嘉兴沃尔德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是北京沃尔德金刚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08年,沃尔德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枚带齿钻石刀轮,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之后,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7%~9%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

“除了产品推陈出新,机器设备自给自足也为沃尔德提供了强大支撑。”沃尔德总经理陈继锋表示,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有一席之地,掌握市场主动权,科研是第一要素,研发要为企业创造不竭动力,企业自主研发了一批精密设备,例如,激光器、CVD真空生长设备等,不仅价格实惠,性能也超过进口设备。

“这款产品的外径只有2毫米,在2毫米外径的周边上面,我们可以做到打造600多个齿,每个齿的尺寸在1微米左右,每个齿的精度是在正负0.1微米。”在沃尔德钻石刀轮检验室,沃尔德副总经理、嘉兴沃尔德总经理唐文林向记者展示了企业的核心产品——超高精密钻石刀轮,这款使用目前世界上最硬的材料——钻石材料未主体,经过十余道超高精密加工工序制造而出的刀轮,宛如微雕艺术品,穿在定制的金色别针上,只有小米粒大小,在显微镜下放大至2520倍才可看清全貌,可用于液晶行业超薄玻璃的切割,在国内液晶面板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小不点”蜕变为“小巨人”并非一蹴而就。唐文林回忆说,2008年之前,这种超高精密的钻石刀轮只有日本某企业可以生产,价格相当昂贵,这种小产品一个就能卖3800元,而当时国内的企业人员正常工资每月才1000多元。由于钻石刀轮产品精度要求极高,加工工序复杂,因此国内一直没有出现可以与日本企业竞争的企业。这令陈继锋看到了机会,于是,他果断在北京中关村电子城科技园建立了沃尔德公司。

在沃尔德,同样抢占细分领域市场高点的,还有一系列可用于燃油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和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的超硬刀具。如今,沃尔德紧密围绕超硬刀具行业,发力培育钻石、涂层型硬质合金数控刀具业务,依托自主研发的“超硬材料激光微纳米精密加工技术”“真空应用技术”“超薄金刚石片及复合片精密研磨及镜面抛光技术”“自动化设备研制技术”“涂层型硬质合金数控工具制造技术”“CVD培育钻石及功能材料生长技术”等六大类核心技术,已经形成了围绕高端超硬刀具及相关超硬材料制品技术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60余件,并有多个细分产品达到了国内国外的先进或顶尖水平。

蓝特光学:让蓝特之光照亮世界每个角落

大小宛如小拇指的指甲盖,厚度约是两块一元硬币叠加起来……在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的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办公室主任郁亚娟向记者展示企业研发的微棱镜产品。“这是应用于手机镜头的一个光学元件,有了这个元件,手机镜头的变焦倍数将变得更大,照片清晰度也会变得更高。”郁亚娟说。

据介绍,蓝特光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将光学元件抛光、镀膜、玻璃模造、超高精密加工、半导体玻璃晶圆制造、半导体光刻显影技术、半导体清洗和检测等多种、跨领域技术集成整合的光学企业,几乎全系列光学元件,都能在该公司内部完成,形成了光学棱镜、玻璃非球面透镜、玻璃晶圆及汽车后视镜等四大产品系列,并根据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演化出上千种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AR/VR、短焦距投影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半导体加工、车载镜头以及高端望远镜、激光器等光学仪器领域。其中,玻璃非球面模造、超精密玻璃晶圆制造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制造难度大,准入门槛高,这是业内对玻璃非球面模造技术的普遍评价。早在2012年,蓝特光学就进入了相关领域的研发及试制阶段,而当时国内在这块还是一片“荒地”。“快3年的时间,公司的玻璃非球面透镜还一直停留在研发阶段,没有产出任何成果。”蓝特光学董事长徐云明回忆起那段“黎明前的黑暗”,仍记忆犹新。“2014年开年会的时候,公司股东心里都打鼓了,问我这事儿到底行不行。我说,如果坚持就有希望,如果放弃了那一定不行。”

顶着巨大的压力,这一项目终于在2015年迎来转机,两项关键技术先后取得突破。2016年底,公司“年产1125万件精密模压非球面玻璃光学元件项目”成功中标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

据了解,目前蓝特光学的玻璃非球面透镜产品主要分为成像类和激光准直类,前者可用于智能手机镜头、短焦距投影镜头、安防镜头、车载镜头等多个领域;后者则主要用于生产激光器,最终安装在测距仪上。

谈及为何选择深耕该行业,徐云明坦言,“也是机缘巧合,在一次和浙江大学朋友交流过程中,朋友送给我一本关于光学薄膜的教材,我发现光学这个行业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当时在做的人很少”。

除了敏锐的嗅觉和果敢的决断,徐云明的经营理念也很“实在”——以技术拓市场,系统求稳定,机制促推进,管理求效益,创兴求发展。徐云明举例介绍说,为落到实处,蓝特光学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并通过股权激励、提高薪金等方式,与员工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以公司的分配制度为例,公司将优质多得、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作为基础,推行全员分红制度。

为了充分激发研发团队的创造力,蓝特光学2015年推出了“项目合伙人制度”,即在股份有限公司的框架下,以重大研发项目为核心另设平台,由公司和研发团队事先约定好盈利分配比例,并在项目实现量产后进行相应激励。

“成功的秘诀无他,只要你不放弃,就是走在成功的路上。”徐云明认为,要想要干成一件事,靠的不光是人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耐力。因此,将研发视为公司未来的徐云明,对蓝特光学这帮“创造未来”的研发人员保持着一颗包容、敬重之心。他坚信,未来“蓝特之光定会照亮世界每个角落”。

赛思电子:为时钟系统装上“中国芯”

时钟同步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时钟同步保障着电力、生产、交通、通信等领域的正常运转。乘地铁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很多车站的停车时间都不到一分钟,并且一般发车都非常准时,对时间精准度的控制要求非常高,这离不开先进的时钟系统。其背后就需要确保所有移动基站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

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集时钟芯片、高端晶振、原子钟、时间频率同步设备及行业时频同步解决方案的研产销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赛思电子副总经理王文涛介绍说,公司创立于2013年初,今年是公司成立十周年,一直秉承“引领时频智造 共创精准世界”的理念,力争为时钟系统装上“中国芯”,如今已实现时频同步领域产业链全覆盖。公司曾参与了国家电网骨干网、南方电网超高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青岛地铁、北京地铁、郑州地铁等重大项目的时钟系统和同步设备供应。

“我们每年把销售额的50%都投入了研发。”王文涛称,尽管前期的投入非常大,研发也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他们始终坚持研发投入,目标是要成为第一流的科技型企业。他进一步说,目前公司与高校和研究所合作研发原子钟技术,希望推动原子钟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嘉兴市已累计培育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4家,成为全国第21个“小巨人”企业数量“破百”的城市,列全国地级市第4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69家,位列浙江全省第3位。

责任编辑:王晓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