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满目新 丁家瞿阝村的小麦丰收了!
摘要:十年来,丁家瞿阝村时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丁家瞿阝为重要节点,强党建、聚人才、兴产业、促融合,有两个村同时列入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
麦浪滚滚,满目金黄。近日,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100亩麦田中,一排排成熟饱满的黑小麦跃跃欲试,等待着收割机的“检阅”。“一年就盼着这一天了!”丁家瞿阝村党总支书记张鸿勋望着金色的麦田兴奋地说。
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丁家瞿阝村视察,他指出“要加强农技服务,搞好田间管理,努力争取夏粮丰收”“希望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努力提高粮食自给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多做贡献。”
十年来,南蔡村镇时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丁家瞿阝为重要节点,强党建、聚人才、兴产业、促融合,有两个村同时列入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片来源:天津市武清区融媒体中心
“今年的天气尤其好,收成不比往年差,正好赶上这个时节,几台收割机一天的功夫就能把全村的麦子都收了。”收割机在田地里“突突突”地工作,张鸿勋心里也乐开了花,村民们大半年的辛勤耕作,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图片来源:天津市武清区融媒体中心
据了解,这批黑小麦,是经过“1号种”“2号种”多次改良后,培育出的营养价值更高、更适合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新型黑小麦,也是丁家瞿阝村今年首次采用“科技智慧农业”的结晶,水肥一体现代农业设施的运用,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粮食产值。
十年前向总书记介绍夏粮生产情况的邵凤成在谈到十年的变化时感慨地说:“我亲眼见证了十年间丁家瞿阝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建成了千亩农业示范园,香味葡萄种植示范推广基地也发展地有声有色。麦地里也种上了硒含量高、亩产收益更好的黑小麦。1公里外,就有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天津市金色河滩面粉有限公司,延伸粮食产业链,‘链’起了由麦到面并即将到面包的变化。”
图片来源:天津市武清区融媒体中心
接下来,为了继续提高粮食产量,培育更为优质的小麦品种,丁家瞿阝村与山东种业集团的合作正在计划之中,双方将共同成立育种基地,未来基地研发出的新型小麦品种将继续增加每亩产量、扩大每亩产值。
武清区南蔡村镇党委书记胡立峰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也介绍了丁家瞿阝村及全镇十年来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的成效举措。一是党建引领,汇聚人才,打造推动乡村振兴“生力军”。截至目前,南蔡村镇31个村,2021年换届全部实现 “一肩挑”,丁家瞿阝村是当年全市第一个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村,党务工作者当选“一肩挑”。 31名“一肩挑”有专职党务工作者、退役军人、在外经商返乡人员,聚起了一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二是产业优先,致富增收,培育带动振兴“新引擎”。全镇建设高标准农田达3万亩。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管灌、喷灌、水肥一体等新设备广泛使用,产量和收入逐年增加;总书记视察到过的麦田种上了富硒黑小麦,全镇设施农业近3000亩,物联网、自动化育苗、航天育种等前沿科技普遍应用。建成的丁家瞿阝“农业示范园”、粜粮务“天民田园”、砖厂“一芳田童趣农庄”等节点,成为带动农业产业振兴的“新引擎”,辐射周边20多个村。
三是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形成助推振兴“放大器”。丁家瞿阝黑小麦经石磨加工,产出面粉通过网络“送上云端、递往全国”。改善乡村环境,打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基础。当前“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的红色研学游、农业科普游、休闲观光游已成规模。目前,南蔡村镇4个点位入选武清区发布的旅游地图,“让乡村不再遥远”,产业融合放大了发展效果。
胡立峰表示,下一步,武清区南蔡村镇将牢记总书记嘱托,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和武清区委“3+1+1”工作思路,立足“红色研学、金穗小镇”定位,构建沿北运河、武香路的“一河一路多节点”乡村振兴空间发展格局,抓住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契机,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持续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增长点。
责任编辑: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