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高温热浪来袭 请收好这份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摘要:中央气象台6月23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23日白天,华北、黄淮等地将继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北部和东部等地最高气温有37~39℃,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中国天气网讯 6月23日至24日,华北、黄淮等地将持续高温天气,京津冀大部、山东等地最高气温将达到37~39℃,部分地区可达40℃左右。25日黄淮高温范围减小,高温区域向东北地区扩展;27~30日,华北东部、黄淮大部将再度出现高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6月23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23日白天,华北、黄淮等地将继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北部和东部等地最高气温有37~39℃,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高温天气对健康带来最直接的严重影响是重症中暑。重症中暑也有三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热射病还可以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常见于夏季户外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快递员等。另一种是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另外,闷热不通风的室内、未开空调的车内也是经常发生热射病的场所。
热射病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一般死亡率可达50-70%,但对年龄大于70岁以上的人群,死亡率可达80-90%。
科学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温热浪的健康危害。
1、非必要不外出。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如果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晒措施,不要将自己置于太阳的直晒之下,尽可能选择在阴凉处活动,外出时宜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便于身体及时散热。
2、预防职业性中暑。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户外运动以及户外工作者应尽量避开中午太阳直晒的最热时段,户外中等强度的作业活动中,每个人应该每15~20分钟喝一杯水(约200mL~300mL)。户外作业人员应在阴凉处或有降温设备的场所定时休息。
3、敏感人群多休息。儿童、老人、孕妇以及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应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热环境中造成身体不适,减少活动,充分休息。
4、保持联系,降低风险。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与照顾。独居老人宜每天探望,并将联系方式留给邻居或社区。
5、开车的司乘人员要注意。高温天气下,上车前应打开门通风;不要疲劳驾驶,车内不宜长时间开空调,容易引起缺氧、窒息。车内不宜放置高温下易燃、易爆的物品,如老花镜、放大镜、球形玻璃香水瓶、矿泉水瓶以及液化气雾剂、打火机、CD光盘、充电宝和有电池的小电器等,以免引发危险。高温天气开车时警惕水温报警灯、机油压力故障灯、胎压警示灯,如果这3个指示灯亮起,一定要重视。
6、随时补充水分。主动、多次、适量饮用含有盐和矿物质的饮品,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准备防暑降温饮品,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少食多餐,饮食清淡易消化。不宜过多吃冷饮,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7、关注体温变化。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异常时可使用冷水、冰块、冰袋、冰毛巾等降温用品,对皮肤、衣服或颈后进行物理降温,条件允许时沐浴、冲凉。
8、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并及时补充水分;若出现肌肉痉挛,且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刘丹阳
(原标题:注意!高温热浪来袭 请收好这份公众健康防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