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69):基于实践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思考
摘要:一直以来,家庭是老年人主要的照护来源,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无法全面照顾和支持老年人的需求。因此,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成为了解决老年人照护需求的重要途径。
中国发展网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直以来,家庭是老年人主要的照护来源,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无法全面照顾和支持老年人的需求。因此,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成为了解决老年人照护需求的重要途径。那么,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策略和模式在政策和法规框架、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应如何优化,怎样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体验,实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日前,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主办专题研讨会,邀请乐龄社区养老创始人王艳蕊主讲“基于实践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思考”。 王艳蕊在社区养老服务实践中发现,中低收入群体的失能失智社区养老最难。她认为更合适的作法是,高端老龄群体的需求,可通过商业方式解决;低端群体的需求,由政府托底;中端中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是难点,需要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
近日出台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制定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等。“我们发现政策稳定性对于推动养老行业稳定发展很重要。”王艳蕊认为。
王艳蕊曾赴日本东京的老年日间照料所考察,“早上配有电动轮椅的汽车把老人从家里接到日间照料所,在这里做康复、吃饭,晚上再把老人送回家。日本日间照料费90%都是由长期照护保险负担,甚至是车接车送的费用也是。”
结合自身社区实践,王艳蕊介绍了以下几种社区养老模式:
模式1.0,即社区助老圈,让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社区养老院往往会被居民反对,社区如果有大量老龄志愿者,当遇到一些反对的居民,这些老年志愿者会站出来协调。搭建社区互助平台的助老圈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模式2.0,即益家园,需要专业社工介入。“北京现在也在推进时间银行,但我觉得还不是特别成熟,我们到年终给老年积极分子一些奖励,但是需要有专业社工,协助他们做一些专业活动。”
模式3.0,即日间照料,对场地、适老化有要求。“开展老年餐桌,需要志愿者、社工和护理员都介入才能做好日间照料。”
模式到4.0,即社区养老驿站,小规模多机能。“在日本的社区里,有短期托管、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社区互助,精神慰藉和医养结合。我们国内现在也有小型社区养老驿站,这些站点都是挨着社区卫生中心。可以降低成本,不需要全职医生,就医也很方便。比如,短期托管是24小时的照护,居家服务包括助浴和助洁、助行、助购和送餐服务等这样小规模多功能的社区小型驿站。”
模式5.0,即街道级养老照料中心。照料中心由机构托老、社区托老、居家助老、信息管理、专业支撑和技能实训构成,贯通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实现统一管理、质检、培训。(杨文)
责任编辑:杨虹